蒨
蒨字的筆畫:13畫;
qiàn
ㄑ〡ㄢˋ
〔《廣韻》倉甸切,去霰,清。〕
1.茜草。根可做絳色染料。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通變》:“夫青生於藍,絳生於蒨,雖踰本色,不能復化。”
2.指絳色。
唐杜牧《村行》詩:“蓑唱牧牛兒,籬窺蒨裙女。”
宋蘇軾《浣溪沙》詞:“旋抹紅妝看使君,三三五五棘籬門,相挨踏破蒨羅裙。”
宋範成大《四時田園雜興》詩之七:“寒食花枝插滿頭,蒨裙青袂幾扁舟。”
3.鮮明;鮮艷。
南朝宋謝靈運《山居賦》:“水香送秋而擢蒨,林蘭近雪而揚猗。”
唐韋應物《題從侄成緒西林精舍書齋》詩:“果藥雜芬敷,松筠疏蒨峭。”
清鈕琇《觚賸·石言》:“﹝硯石﹞入手溫潤柔膩有生氣,鮮潔蒨麗。”
4.茂盛。
晉左思《吳都賦》:“爾乃地勢坱圠,卉木镺蔓,遭藪為圃,值林為苑,異荂蓲蘛,夏曄冬蒨。”
唐元希聲《贈皇甫侍禦赴都》詩之六:“如彼松竹,春榮冬蒨。”
宋梅堯臣《唐書局後叢莽中得蕓香一本》詩:“是產茲弱本,蒨爾發荒叢。”
5.木名。
《山海經·中山經》:“敖岸之山……北望河林,其狀如蒨如舉。”
郭璞註:“說者雲,蒨、舉皆木名也。”
阅读:111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