雝雝
1.鳥和鳴聲。
《詩·邶風·匏有苦葉》:“雝雝鳴鴈,旭日始旦。”
毛傳:“雝雝,鴈聲和也。”
宋王明清《揮麈後錄》卷二:“聽雝雝之下集,觀肅肅以高飛。”
明李東陽《畫禽》詩:“雝雝在何樹,此鳥眾所悅。”
清方文《送姜如龍明府擢儀部》詩:“側耳聲雝雝,高鳴梧桐岡。”參見“雍雍”。
2.和樂貌;和洽貌。
《詩·周頌·雝》:“有來雝雝,至止肅肅。”
鄭玄箋:“雝雝,和也。”
《漢書·揚雄傳上》:“隃於穆之緝熙兮,過《清廟》之雝雝。”
顏師古註:“《周頌·清廟》之詩雲‘於穆清廟,肅穆顯相’……言漢德之盛,皆過之也。”
宋葉適《祭內子令人文》:“私願既然,使有中壽,侃侃雝雝,家道可久。”
清錢謙益《光祿大夫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蕭公神道碑》:“王多吉士,翽翽雝雝。”參見“雍雍”。
阅读:107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