駝
簡體駝字的筆畫:8畫;繁體駝字筆畫:15畫。
(駝,駝)
I
tuó
ㄊㄨㄛˊ
〔《廣韻》徒河切,平歌,定。〕
亦作“馳”。
1.駱駝。
《後漢書·耿恭傳》:“建初元年正月,會柳中擊車師,攻交河城……獲生口三千餘人,駝、驢、馬、牛、羊三萬七千頭。”
《晉書·索靖傳》:“﹝索靖﹞指洛陽宮門銅駝歎曰:‘會見汝在荊棘中耳!’”
《周書·鄯善傳》:“風之欲至,唯老駝知之,即鳴而聚立,埋其口鼻於沙中。”
宋蘇軾《和劉孝叔會虎丘》之一:“鶴閑雲作氅,駝臥草埋峰。”
清秋瑾《感事》詩:“竟有危巢燕,應憐故國駝。”
魯迅《故事新編·奔月》:“熊是隻吃四個掌,駝留峰,其餘就都賞給使女和家將們。”
2.脊背彎曲如駝峰。
元薩都剌《題四時宮人圖》詩:“一女淺步腰半駝,小扇輕撲花間蛾。”
元楊訥《普天樂·嘲湯舜民戲妓》曲:“覷了你腰駝背曲,說甚麽撒正龐甜。”
冰心《晚晴集·空巢》:“我看他不但背駝得很厲害,眼泡也有點浮腫了。”
3.通“馱”。背負;馱負。
《漢書·司馬相如傳上》“騊駼橐駝”唐顏師古註:“橐駝者,言其可負橐囊而駝物,故以名雲。”
宋蘇軾《李鈐轄坐上分題戴花》詩:“二八佳人細馬駝,十千美酒‘渭城’歌。”
《古今小說·楊謙之客舫遇俠僧》:“和尚自駝上搭連禪杖,別了自去。”
魯迅《故事新編·補天》:“給我駝到平穩點的地方去罷。”
4.引申為負債,欠帳。
明顧起元《客座贅語·辨訛》:“今無錢而買人物,徐酬其直者,曰駝。”
5.通“坨”。成塊的東西。
清顧炎武《天下郡國利病書·廣東下》:“視鉛駝大小作一淺灰窠,置鉛駝於灰窠內。”
6.方言。取物。
明李翊《俗呼小錄》:“凡取物,吳下曰擔,江陰曰拏,丹陽等處曰捉,寧波、浙東曰駝。”
7.量詞。相當於坨、塊。
《續資治通鑒·宋理宗寶慶三年》:“時諸將多掠子女財帛,耶律楚材獨取書數部,大黃兩駝而已。”
李劼人《大波》第三部第三章:“這件汗褂,我硬是破著氣力在洗,搓了又刷,刷了又搓。你沒看見,退油丹都使了兩駝。”
II
chí
ㄔˊ
同“馳”。
《楚辭·九歌·大司命》:“乘龍兮轔轔,高駝兮沖天。”
王逸註:“駝,一作馳。”
王夫之通釋:“駝,與馳通。”
陸侃如註:“駝,馳的古字。”參見“駝翔”、“駝騁”。
阅读:155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