皎
皎字的筆畫:11畫;
ji·o
ㄐ〡ㄠˇ
〔《廣韻》古了切,上篠,見。〕
1.潔白。
《太平廣記》卷四五八引唐谷神子《博異誌·李黃》:“少頃,白衣方出,素裙粲然,凝質皎若,辭氣閑雅,神仙不殊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八回:“空堂宴集,雞群來皎鶴之翔。”參見“皎皎”。
2.光明;光亮。
《玉臺新詠·古樂府〈白頭吟〉》:“皚如山上雪,皎若雲間月。”
三國魏曹植《洛神賦》:“遠而望之,皎若太陽升朝霞;迫而察之,灼若芙蕖出淥波。”
唐白居易《詠興·池上有小舟》:“薰若春日氣,皎如秋水光。”
《西遊記》第四八回:“眼如晚出明星皎,牙如重排鋸齒分。”
3.光照耀。
《古詩十九首·明月皎夜光》:“明月皎夜光,促織鳴東壁。”
後蜀顧敻《玉樓春》詞:“月皎露華窗影細,風送菊香粘繡袂。”
4.清楚;明白。
漢王逸《〈離騷經章句〉序》:“其詞溫而雅,其義皎而朗。凡百君子,莫不慕其清高,嘉其文采,哀其不遇,而湣其誌焉。”
明何景明《贈南雄判俞君序》:“重其身以求,而求勿浚也;修其事以見,而見勿皎也。”
清周亮工《張林宗先生傳》:“天啟中予以閹禍裏居,客從大梁來,林宗繕寫間關寓予,酒間片語,皎如信誓。”
5.姓。
五代有皎公羨。見《新五代史·南漢世家》。
阅读:138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