訂
簡體訂字的筆畫:4畫;繁體訂字筆畫:9畫。
(訂,訂)
dìng
ㄉ〡ㄥˋ
〔《廣韻》丁定切,去徑,端。〕
〔《廣韻》徒鼎切,上迥,定。〕
〔《廣韻》他丁切,平青,透。〕
亦作“虰”。
1.評議;評定。
漢王充《論衡·案書》:“兩刃相割,利鈍乃知;二論相訂,是非乃見。”
宋吳克己《與喻貢元書》:“惟足下它日考其書而訂其道,方知僕昨者鄙詩所謂‘大道不可私’與夫‘孔釋俱援世’之句,果非自欺而又以欺天下也。”
明海瑞《淳安縣政事序》:“壬戌入覲歸,緣道詠思,恍如有得,歸取故籍,參考博訪,以訂所思。”
2.均衡。
《周禮·夏官·司弓矢》“恒矢、庳矢”漢鄭玄註:“恒矢,安居之矢也。庳矢象焉。二者皆可以散射也,謂禮射及習射也。前後訂,其行平也。”
孫詒讓正義:“雲‘前後訂,其行平也’者,賈疏雲:‘以矰矢七分,三在前,四在後,則知此八分,四在前,四在後,即行平也。’……鄭雲前後訂者,凡八矢皆前鐵與後蒿參訂之而平,而鐵蒿長短則不能正等。惟此恒矢庳矢,鐵蒿前後長短相平等,故其行尤平,無軒輖也。”
3.比較;比擬。
唐顏真卿《和政公主神道碑》:“德言容功之四美,服女師母儀之訓,訂之綿古,孰與我京?”宋宋祁《進〈耤田頌〉表》:“自昔車牛馬耦,僅出偏方,鉤盾弄田,罔稽正典,訂茲之盛,曷擬於倫。”
清陳文述《柳如是初訪半野堂小像》詩:“唱酬詩訂《東山集》,花月緣留西子湖。”
4.正;改正。
明徐士俊《絡冰絲》:“呀!你看古人詩,都是些澀啞韻,拗折些兒。問他吟得慣、吟不慣,待我改訂咱。”
清汪師韓《〈詩學纂聞〉自序》:“閒與朋徒尊酒論文,凡以明體裁之辨,訂沿襲之訛,而無取乎一句一字之稱美。”
魯迅《書信集·致楊霽雲》:“《引玉集》後記有一頁倒印了,相隔太遠,無法重訂,真是可惜。”參見“訂正”。
5.定;約定。
明孟稱舜《桃花人面》第四齣:“是不曾攜素手同來月下盟,又不曾偎雙鬟同向風前訂。”
清黃鷟來《題高價人坐石小像》詩:“遙訂西華遊,鐵索挽飛磴。”
蕭軍《五月的礦山》第七章:“人是不能夠訂價錢的啦!”
6.訂立;制訂。
劉紹棠《漁火》:“大官兒又跟日本訂了條約。”
孫犁《秀露集·〈善闇室紀年〉序》:“再向後退一步,就想訂個年譜什麽的。”
7.釘住;裝釘。
清朱炎《築塘謠》:“木截訂梅花,石琢排魚鱗。”
魯迅《朝花夕拾·藤野先生》:“他所改正的講義,我曾經訂成三厚本,收藏著的,將作為永久的紀念。”
8.當,適逢。
宋劉敞《與糾察宗正待制啟》:“訂茲寵遇,曷究遠圖,仰冀節宣,以副瞻誦。”
9.南朝齊梁間稱徵賦為“訂”。
《梁書·鄱陽王恢傳》:“成都去新城五百裏,陸路往來,悉訂私馬,百姓患焉,累政不能改。”
《陳書·宣帝紀》:“詔淮北義人率戶口歸國者……賦給田宅,喚訂一無所預。”
《資治通鑒·齊東昏侯永元二年》:“又訂出雉頭、鶴氅、白鷺縗。”
胡三省註:“齊梁之時,謂賦民為訂,蓋取平議而賦之之義。”
10.效法。
《新唐書·黎幹傳》:“夏以禹,漢以高帝,我以神堯為始祖,訂夏法漢。”
阅读:130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