涓
涓字的筆畫:10畫;
I
juān
ㄐㄩㄢ
〔《廣韻》古玄切,平先,見。〕
1.細小水流。
《說文·水部》:“涓,小流也。”
《晉書·涼武昭王李玄盛傳論》:“覆簣創元天之基,疏涓開環海之宅。”
北魏酈道元《水經註·河水四》:“山上又有微涓細水流入井中,亦不甚沾人。”
2.比喻微少。
唐盧懷慎《奉和聖制龍池篇》:“大川既濟慚為楫,報德空思奉細涓。”
宋葉紹翁《四朝聞見錄·鄭節使酒過》:“涓酒不能受,聞酒輒嘔,安在其為使酒也?”明何景明《別思賦》:“托涓忱於微贈,諒予誌之可追。”
3.流,流動。
南朝宋顏延之《從軍行》:“秋飆冬未至,春液夏不涓。”
南朝宋謝靈運《過白岸亭》詩:“近澗涓密石,遠山映疏木。”
4.清潔。
《逸周書·大匡》:“昭潔非為,為窮非涓。”
朱右曾校釋:“涓亦潔也。”
5.選擇。
《文選·左思〈魏都賦〉》:“涓吉日,陟中壇。”
張銑註:“涓,擇也。”
《宋史·樂誌十》:“涓嘉旦兮,齊明迎祥。”參見“涓選”。
6.姓。
漢有涓勛。見《漢書·翟方進傳》。
II
xuàn
ㄒㄩㄢˋ
〔《字彙補》何捲切〕
通“泫”。
泣貌。
《列子·周穆王》:“﹝燕人﹞指舍曰‘此若先人之廬’,乃涓然而泣。”
殷敬順釋文:“涓,音泫,胡犬,胡絹二切。”
阅读:154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