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柎

柎字的筆畫:9畫;

I

ㄈㄨ

〔《廣韻》甫無切,平虞,非。〕

1.花萼房或子房。

《山海經·西山經》:“﹝崇吾之山﹞有木焉,員葉而白柎,赤華而黑理。”

郭璞註:“今江東人呼草木子房為柎,音府。一曰:柎,花下鄂。”

袁珂註:“柎,花萼房也。”

南朝梁沈約《八詠·會圃臨春風》:“氛氳桃李花,青柎含素萼,既為風所開,復為風所落。”

宋蘇軾《玉盤盂》詩序:“﹝芍藥﹞凡七千餘朵,皆重柎累萼,繁麗豐碩。”

康有為《〈日本雜事詩〉序》:“立幹以舉要,條柎而結繁。”

2.器物的足部。

《說文·木部》:“柎,闌足也。”

《急就篇》卷三“鍛鑄鉛錫鐙錠鐎”唐顏師古註:“有柎者曰鐙,無柎者曰錠。柎,謂下施足也。”

3.木筏。

《管子·小匡》:“﹝齊桓公﹞西征,攘白狄之地,遂至於西河,方舟投柎,乘桴濟河,至於石沈。”

戴望校正:“王雲:‘投柎,當依朱本及《齊語》作設柎。’宋本桴作‘浮’。”

《楚辭·九章·惜往日》“乘氾泭以下流兮,無舟楫而自備”漢王逸註:“編竹木曰泭,楚人曰柎。”

4.鬥栱上的橫木。

《文選·王延壽〈魯靈光殿賦〉》:“狡兔跧伏於柎側,猿狖攀椽而相追。”

李周翰註:“柎,鬥上橫木。”

II

ㄈㄨˇ

〔《集韻》斐父切,上噳,敷。〕

1.弓弝兩側貼附的骨片,用以增強弓體的彈力。

《周禮·考工記·弓人》:“於挺臂中有柎焉,故剽。”

鄭玄註:“柎,側骨。”

孫詒讓正義:“挺臂當榦之中,柎又當挺臂之中,柎內既以薄木為帤,其旁兩側又以骨附貼之。柎為骨榦之通名,而助其剽疾者,則在側骨,故註釋柎為側骨。”

2.通“拊”。倚扶。

《管子·輕重戊》:“父老柎枝而論,終日不歸。”

郭沫若等集校引李明哲曰:“柎者,拊之借字。拊,猶撫也。”

3.通“拊”。擊打。

漢趙曄《吳越春秋·闔閭內傳》:“慶忌之勇,世所聞也。筋骨果勁,萬人莫當。走追奔獸,手接飛鳥。骨騰肉飛,柎膝數百裏。”

《新唐書·禮樂誌二》:“省牲而犢鳴,則免之而用副。禁其棰柎,死則瘞之。”

4.通“拊”。樂器名。以皮革為面,內裝糠,形如小鼓。用以節樂。

《類篇·木部》:“柎,樂器也。實以糠。”

清高翔麟《說文字通》:“柎,通拊。樂器也,以葦為之。見《樂記》‘治亂以相’註。”按,《禮記·樂記》“治亂以相”漢鄭玄註:“相即拊也,亦以節樂。拊者,以韋為表,裝之以糠。糠,一名相,因以名焉。”

III

ㄈㄨˋ

〔《集韻》符遇切,去遇,奉。〕

1.木板,木片。

《左傳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唯是楄柎所以藉幹者。”此指棺中墊屍之板。

晉衛恒《四體書勢》:“﹝師宜官﹞或時不持錢詣酒家飲,因書其壁,顧觀者以讎酒,討錢足而滅之。每書輒削而焚其柎。

梁鵠乃益為版而飲之酒,候其醉而竊其柎。”

清顧炎武《贈張力臣》詩:“削柎追宜官,俗書嗤逸少。”此指書寫用的版。

2.塗附。

《儀禮·士冠禮》:“素積白屨,以魁柎之。”

鄭玄註:“柎,註也。”

賈公彥疏:“以蛤灰塗註於上使色白也。”

阅读:1537

●柎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