陔
陔字的筆畫:8畫;
gāi
ㄍㄞ
〔《廣韻》古哀切,平咍,見。〕
1.層次;階次。
《漢書·郊祀誌上》:“祠壇放亳忌泰一壇,三陔。”
顏師古註:“陔,重也。三陔,三重壇也。”
漢焦贛《易林·鼎之井》:“擊鼓陷陔,不得相踰。”
2.田埂。
《文選·束晰〈補亡詩〉》:“循彼南陔,言采其蘭。”
李善註引《聲類》:“陔,隴也。”
3.借指畦,田畝。
唐劉禹錫《和州送錢侍禦自宣州幕拜官便於華州覲省》詩:“蘭陔行可采,蓮府猶回瞪。”
宋王安石《定林示道源》詩:“昨登定林山,俯視東南陔。”
4.古樂章《陔夏》的省稱。
《儀禮·燕禮》:“賓醉,北面坐取其薦脯以降。奏《陔》。”
鄭玄註:“陔,《陔夏》,樂章也。”
宋羅願《水調歌頭·中秋和施司諫》詞:“一曲庾江上,千古繼《韶》《陔》。”
5.同“垓”。數詞。
《孫子算經》卷上:“凡大數之法,萬萬曰億,萬萬億曰兆,萬萬兆曰京,萬萬京曰陔。萬萬陔曰秭,萬萬秭曰壤。”
梁啟超《變法通議·論學會》:“數人群而成家,千百人群而成族,億萬人群而成國,兆、京、陔、秭、壤人群而成天下。”
6.階梯。
宋王得臣《麈史·風俗》:“閩中呼梯為陔。”
阅读:118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