莞
莞字的筆畫:10畫;
I
guān
ㄍㄨㄢ
〔《廣韻》古丸切,平桓,見。〕
〔《廣韻》胡官切,平桓,匣。〕
1.俗名水蔥、席子草。亦指用莞草織的席子。
《詩·小雅·斯幹》:“下莞上簟,乃安斯寢。”
晉陶潛《閑情賦》:“願在莞而為席,安弱體於三秋。”
《南史·孫謙傳》:“冬則布被莞席,夏日無幬帳,而夜臥未嘗有蚊蚋,人多異焉。”
唐韓愈《題秀禪師房》詩:“橋夾水松行百步,竹床莞席到僧家。”
2.姓。
春秋時有莞蘇。見《呂氏春秋》。
II
w·n
ㄨㄢˇ
〔《廣韻》戶板切,上潸,匣。〕
微笑貌。
唐韓愈《贈張籍》詩:“薄暮歸見君,迎我笑而莞。”
宋楊萬裏《晚立普明寺門時已過立春去除夕三日爾將歸有嘆》詩:“欲雪不雪關得儂,得歸未歸一莞中。”
清曹寅《舟中望惠山舉酒調培山》詩:“知君夙昔結山緣,吐語調君雙頰莞。”參見“莞爾”。
III
guàn
ㄍㄨㄢˋ
〔《集韻》古玩切,去換,見。〕
地名用字。
晉置東莞郡。見《晉書·地理誌下》。
IV
gu·n
ㄍㄨㄢˇ
地名用字。今有東莞市。在廣東省東江下遊。
阅读:126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