哇
哇字的筆畫:9畫;
I
wā
ㄨㄚ
〔《廣韻》烏瓜切,平麻,影。〕
〔《廣韻》於佳切,平佳,影。〕
1.嘔吐;吐出。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酒蟲》:“忽覺咽中暴癢,哇有物出,直墮酒中。”
2.靡曼;靡曼的樂聲。
漢揚雄《法言·吾子》:“中正則雅,多哇則鄭。”
李軌註:“多哇者,淫聲繁越也。”
《隋書·地理誌中》:“其俗好教飾子女淫哇之音。”
3.哭;叫喊。
宋王安石《董伯懿示裴晉公平淮右題名碑詩用其韻和酬》:“空城堅守已可縛,中使猶作啼兒哇。”
4.象聲詞。形容哭叫聲或鳥啼聲。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十八回:“春蘭在旁邊,哇的一聲,哭將起來。”
魯迅《野草·秋夜》:“哇的一聲,夜遊的惡鳥飛過了。”
5.用同“蛙”。
金松岑《心聲》:“讋鯨呿於哇鳴,諧鳳吹於蚓竅。”
6.見“哇咬”。
II
wá
ㄨㄚˊ
娃。小孩。
元無名氏《抱妝盒》第二摺:“你道是別人家的哇哇,他是西宮李美人生的太子。”
明湯顯祖《牡丹亭·閨塾》:“有指證,姜嫄產哇。”
III
wa
˙ㄨㄚ
語氣詞。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四回:“傻狗說:‘知道哇!我到那鄧家莊兒上趕過買賣。’”沙汀《航線》:“﹝兵士﹞嚷道:‘你怕我賣他哇?把眼睛擦亮看一看吧。’”
IV
huá
ㄏㄨㄚˊ
〔《集韻》獲媧切,平佳,匣。〕
哽塞。
《莊子·大宗師》:“屈服者,其嗌言若哇。”
陸德明釋文:“言咽喉之氣結礙不通也。”
成玄英疏:“哇,礙也。”
阅读:131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