斧
斧字的筆畫:8畫;
f·
ㄈㄨˇ
〔《廣韻》方矩切,上麌,非。〕
“鈇”的被通假字。
1.斧子。砍物的工具,有柄。古代專指銎為橢圓形者。
《說文·斤部》:“斧,所以斫也。”
段玉裁註:“‘所以’二字,今補。斧之為用廣矣,斤則不見於他用也。”
《詩·齊風·南山》:“析薪如之何?匪斧不克。”
宋陸遊《老學庵筆記》卷一:“蜀人爨薪皆短而粗……不可遽燒,必以斧破之。”
2.兵器。古代亦作為執法權力的象徵。
《墨子·備城門》:“長斧,柄長八尺。”
唐韓愈《平淮西碑》:“賜汝節斧,通天禦帶,衛卒三百。”參見“斧鑕”。
3.用斧砍。
三國魏曹操《苦寒行》:“擔囊行取薪,斧冰持作糜。”
唐韓愈《平淮西碑》:“孰為不順,往斧其吭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申氏》:“急尋堅木,斧作梃,持之欲出。”
4.刪改;修飾。參見“斧正”、“斧藻”。
5.黑白相間的斧形圖案。
《爾雅·釋器》:“斧謂之黼。”
郭璞註:“黼文畫斧形,因名雲。”
《禮記·檀弓上》:“加斧於槨上。”
鄭玄註:“斧謂之黼,白黑文也。”
阅读:152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