絺
絺字的筆畫:13畫;
I
chī
ㄔ
〔《廣韻》醜飢切,平脂,徹。〕
1.細葛布。
《書·禹貢》:“厥貢鹽絺,海物惟錯。”
孔傳:“絺,細葛。”
唐李紳《聞裏謠效古歌》:“冬有襤襦夏有絺,兄鋤弟耨妻在機。”
清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如是我聞四》:“老儒故善治生,冬不裘,夏不絺,食不肴,飲不荈,妻子不宿飽。”
2.古邑名。故地在今河南省沁陽縣西南。
《左傳·隱公十一年》:“王取鄔、劉、蒍、邘之田於鄭,而與鄭人蘇忿生之田--溫、原、絺、樊、隰郕、欑茅、向、盟、州、陘、隤、懷。”
《國語·晉語四》:“賜公(晉文公)南陽陽樊、溫、原、州、陘、絺、組、攢茅之田。”
韋昭註:“八邑,周之南陽地。”
3.姓。
春秋晉有絺疵。見《姓氏急就篇》。
II
zh·
ㄓˇ
〔《集韻》展幾切,上旨,知。〕
通“黹”。
《書·益稷》:“宗彜、藻、火、粉、米、黼、黻、絺、繡。”
蔡沈集傳:“絺,鄭氏讀為黹,紩也。紩,以為繡也。”
阅读:123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