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填

填字的筆畫:13畫;

I

tián

ㄊ〡ㄢˊ

〔《廣韻》徒年切,平先,定。〕

〔《廣韻》堂練切,去霰,定。〕

“鎮”的被通假字。

1.填塞。

《國語·吳語》:“王遂出,夫人送王,不出屏,乃闔左闔,填之以土,去笄側席而坐,不掃。”

晉張華《博物誌·異鳥》:“精衛常取西山之木石,以填東海。”

《紅樓夢》第七回:“眾小廝見說出來的話有天沒日的,唬得魂飛魄喪,把他捆起來,用土和馬糞滿滿的填了他一嘴。”

吳運鐸《把一切獻給黨·我們的工廠》:“吃飯的時候……你怎麽好意思大模大樣坐在這裏,一碗一碗往肚子裏填呢?”

2.塞滿,充滿。

《新唐書·崔仁師傳》:“時青州有男子謀逆,有司捕支黨,纍係填獄,詔仁師按覆。”

宋王安石《寄吳沖卿》詩:“歸來汙省舍,又繼故人躅。相逢祗數步,吏案常填目。”參見“填阬滿谷”。

3.在器物上加色。

唐韓愈《謁衡嶽廟遂宿嶽寺題門樓》詩:“粉牆丹柱動光彩,鬼物圖畫填青紅。”參見“填漆”。

4.按一定格式寫入文字或數字。參見“填格”、“填寫”。

5.補充;抵償。

唐王建《送振武張尚書》詩:“盡收壯勇填兵數,不向蕃渾奪馬群。”

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五九回:“一命填一命。

小素姐要償了婆婆的命,小巧姐也說不的替公公償命。”

6.象聲詞。

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填然鼓之。”

趙岐註:“填,鼓音也。”

7.通“奠”。參見“填池”。

8.通“顛”。跌落。參見“填笮”、“填仆”。

II

zhèn

ㄓㄣˋ

〔《廣韻》陟刃切,去震,知。〕

通“鎮”。

1.安定。

《史記·吳王濞列傳》:“上患吳、會稽輕悍,無壯王以填之。”

司馬貞索隱:“填,音鎮。”

《漢書·高帝紀下》:“填國家,撫百姓,給餉餽,不絕糧道,吾不如蕭何。”

顏師古註:“填與鎮同。鎮,安也。”

《新唐書·劉潼傳》:“時李福討南詔,兵不利,潼至,填以恩信,蠻皆如約。”

2.星名。參見“填星”。

III

chén

ㄔㄣˊ

〔《集韻》池鄰切,平真,澄。〕

長久。

《詩·大雅·瞻卬》:“瞻卬昊天,則不我惠。孔填不寧,降此大厲。”

毛傳:“填,久。”

陸德明釋文:“填音塵。”

IV

ti·n

ㄊ〡ㄢˇ

〔《集韻》徒典切,上銑,定。〕

通“殄”。

1.窮困。參見“填寡”。

2.滅絕。參見“填服”。

V

zhì

ㄓˋ

通“寘”。

放置。

《漢書·貢禹傳》:“武帝時,又多取好女至數千人,以填後宮。”

顏師古註:“此填字讀與寘同。”

阅读:1616

●填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