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口囂囂
【成語】:眾口囂囂
【拼音】:zhòng kǒu xiāo xiāo
【解釋】:囂囂:吵鬧,喧嘩。許多人都在七嘴八舌地說話,十分吵鬧。
【出處】:漢·桓寬《鹽鐵論·遵道》:“從之,則縣官用廢,虛言不可實而行之;不從,文學以”
【示例】:遊於鄉之校,~。(唐·韓愈《子產不毀鄉校頌》)
【近義詞】:
【反義詞】: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狀語;用於書面語
漢桓寬《鹽鐵論·遵道》:“文學……道古以害今。從之,則縣官用廢,虛言不可實而行之;不從,文學以為非也,眾口囂囂,不可勝聽。”亦作“眾口嘵嘵”。
清黃輔辰《戴經堂日鈔》:“入署後,未刻,至內閣。大士的意思" href="dictscitm5mc2qjy.html">學士、九卿會議添兵籌餉,眾口嘵嘵,茫無一策。”
《人民日報》1953.9.22:“古今研究屈原的將近百家,眾口嘵嘵,何去何從?”
阅读:169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