幸災樂禍
【成語】:幸災樂禍
【拼音】:xìng zāi lè huò
【解釋】:幸:高興。指人缺乏善意,在別人遇到災禍時感到高興。
【出處】:《左傳·僖公十四年》:“背施無親,幸災不仁。”又《莊公二十年》:“今王子頹歌舞不倦,樂禍也。”
【反義詞】:兔死狐悲、同病相憐
【歇後語】:隔岸觀火;黃鶴樓上看翻船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指人缺乏善意
【英文】:crow over
【法文】:se réjouir des malheurs d'autrui
【德文】:Schadenfreude
【成語故事】:春秋時,晉國發生災荒,請求向秦國買糧。大臣百裏奚贊同賣糧,秦國給晉國支援了大批糧食,使晉國渡過了災荒。第二年,秦國發生災荒,向晉國求援,晉國不肯幫助,大臣慶鄭勸諫晉國君“背施無親,幸災不仁,貪愛不祥,怒鄰不義。”
對他人遭遇災禍感到高興。
北齊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誡兵》:“若居承平之世,睥睨宮閫,幸災樂禍,首為逆亂……此皆陷身滅族之本也。”如:別人遇到不幸,可千萬不能幸災樂禍啊。
阅读:177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