乘
乘字的筆畫:10畫;
I
chéng
ㄔㄥˊ
〔《廣韻》食陵切,平蒸,船。〕
1.駕禦。
《詩·小雅·采芑》:“方叔率止,乘其四騏。”
高亨註:“乘,猶駕也。”
晉葛洪《抱樸子·暢玄》:“乘流光,策逝景,淩六虛。”
唐韓愈《駑驥》詩:“惟昔穆天子,乘之極遐遊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羅剎海市》:“女乘白羊車,送諸海涘。”
2.乘坐。
《書·益稷》:“予乘四載,隨山刊木,暨益奏庶鮮食。”
孔穎達疏:“我乘舟車輴樏等四種之載。”
唐李白《贈汪倫》詩:“李白乘舟將欲行,忽聞岸上踏歌聲。”
葉聖陶《四三集·老沈的兒子》:“這一天是星期日,老沈乘了早車跑來看我。”
3.登;升。
《易·同人》:“乘其墉,弗克攻,吉。”
《新唐書·蘇定方傳》:“賊瀕江屯兵,定方出左涯,乘山而陣,與之戰。”
宋王安石《送吳顯道》詩之一:“沛然乘天遊,下視塵土悲人寰。”
《三國演義》第八三回:“今隻乘高守險,不可輕出。”
4.著,穿。
唐王維《春園即事》詩:“宿雨乘輕屐,春寒著弊袍。”
唐白居易《西風》詩:“新霽乘輕屐,初涼換熟衣。”
唐張登《送王主簿遊南海》詩:“過山乘蠟屐,涉海附樓船。”
5.踐踏。
宋蘇軾《東坡誌林·記過合浦》:“天水相接,星河滿天,起坐四顧太息:‘吾何數乘此險也!’”參見“乘危”。
6.利用;憑藉。
《左傳·文公十七年》:“秋,周甘歜敗戎於邥垂,乘其飲酒也。”
《漢書·朱雲傳》:“充宗乘貴辯口,諸儒莫能與抗。”
前蜀韋莊《長安秋夜》詩:“牛犢乘春放,兒孫候暖耕。”
柳青《銅墻鐵壁》第十四章:“黑雲乘風翻滾著,湧過了風山上空。”
7.掩襲;追逐。
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:“若二子怒楚,楚人乘我,喪師無日矣。”
楊伯峻註:“此乘字……蓋憑陵掩殺之意。”
《漢書·陳湯傳》:“吏士喜,大呼乘之。”
顏師古註:“乘,逐也。”
《宋史·太祖紀一》:“從征淮南,前軍卻,吳人來乘,宣祖邀擊,敗之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厙將軍》:“﹝厙大有﹞後覺大勢既去,潛以兵乘祖。”
8.戰勝。
《書·西伯戡黎序》:“周人乘黎。”
孔傳:“乘,勝也。”
三國魏曹丕《建安諸序》:“余好繫劍,善以短乘長。”
9.欺淩;侵犯。
《漢書·禮樂誌》:“世衰民散,小人乘君子。”
顏師古註:“乘,陵也。”
《太平廣記》卷二九三引《誌怪·顧邵》:“鬼本欲淩邵,邵神氣湛然,不可得乘。”
宋陸遊《衰病有感》詩:“衰與病相乘,山房冷欲冰。”
10.逾越;超過。
《管子·幼官》:“定官府,明名分,而審責於群臣有司,則下不乘上,賤不乘貴。”
石一參今詮:“乘,謂超而上之。不乘,不陵節也。”
銀雀山漢墓竹簡《孫臏兵法·奇正》:“後不得乘前,前不得然後。”
11.指由水路行走。
《三國誌·蜀誌·劉封傳》:“達(孟達)將進攻上庸,先主陰恐達難獨任,乃遣封自漢中乘沔水下統達軍,與達會上庸。”
宋曾鞏《賜高麗詔》:“而爾東國之君款誠內附,數遣使者乘不測之川獻其方貢。”
《續資治通鑒·宋高宗紹興九年》:“海寇張青乘海至遼東,稱南師,遂破蘇州。”
12.碾軋。
《國語·晉語九》:“駕而乘材,兩鞁皆絕。”
韋昭註:“乘,轢也。”
13.防守;防禦。
《漢書·高帝紀上》:“興關中卒乘邊塞。”
顏師古註:“乘,登也。登而守之。”
宋王安石《與王子醇書》之三:“誠能使屬羌為我用,則非特無內患,亦宜賴其力以乘外寇矣。”參見“乘塞”。
14.奉行;施展。
《書·君奭》:“汝明勗偶王,在亶乘茲大命。”
孔傳:“汝以前人法度明勉配王,在於成信行此大命而已。”
孔穎達疏:“《傳》以乘為行,蓋以乘車必行,故訓乘為行。”
漢劉向《列女傳·晉範氏母》:“夫伐功施勞,鮮能布仁;乘偽行詐,莫能久長。”
15.治理;管理。
《漢書·魏相傳》:“明王謹於尊天,慎於養人,故立羲和之官以乘四時,節授民事。”
顏師古註:“乘,治也。”參見“乘屋”。
16.計算;籌劃。
《周禮·天官·宰夫》:“乘其財用之出入。”
鄭玄註:“乘,猶計也。”
《韓非子·難一》:“為人臣者,乘事而有功則賞。”
17.方言。擔當。
李劼人《死水微瀾》第六部分一:“管他真的假的,既掉在頭上來了,就砍腦殼也該自己乘住!”艾蕪《鄉愁》六:“那樣留她過夜,她硬要摸黑回來!來回走二三十裏,還馱兩升麥子怎麽乘得住嘛!”
18.運算方法之一。兩數相倍叫乘,即今算術的乘法。
《周髀算經》卷上:“勾股各自乘,並而開方除之,得邪至日。”
《三國誌·吳誌·趙達傳》:“且此術微妙,頭乘尾除,一算之法,父子不相語。”
19.佛教比喻能運載眾生到達解脫彼岸的種種教法。如言小乘、大乘等。
《法華經·方便品》:“諸佛如來以方便力,於一佛乘分別說三。”
隋慧遠《大乘起信論義疏》上之上:“所言乘,運載為義……言行乘者自運運他,故名為乘。”參見“大乘”、“小乘”。
20.姓。
漢有乘距。見《漢書》。
II
shèng
ㄕㄥˋ
〔《廣韻》實證切,去證,船。〕
1.車子。
春秋時多指兵車,包括一車四馬。
《左傳·成公十六年》:“苗賁皇徇曰:‘蒐乘、補卒,抹馬、利兵,修陳、固列,蓐食、申禱,明日復戰!’”
《資治通鑒·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》:“初,上聞魏將入寇,命廣陵太守劉懷之逆燒城府、船乘,盡帥其民渡江。”
胡三省註:“乘,謂車也。”
明劉基《郁離子·城莒》:“蕞爾國於晉不百一,以一企百,何異乎以羔服象乘乎?”
2.用以指車兵。
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:“而卒乘輯睦,事不奸矣。”
楊伯峻註:“步兵曰卒,車兵曰乘。”
3.指馬。
《左傳·僖公二年》:“晉荀息請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於虞以伐虢。”
杜預註:“屈地生良馬。”
宋王讜《唐語林·補遺二》:“嘶如龍,顧如鳳,乃天下之駿乘也。”
清魏源《聖武記》卷十四:“毒其水泉,以渴其人;毒其草芻,以飢其乘。”
4.數詞。古時計物以四為乘。
《儀禮·聘禮》:“勞者禮辭,賓揖先入,勞者從之,乘皮設。”
鄭玄註:“物四曰乘;皮,麋鹿皮也。”
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發乘矢而後反。”
趙岐註:“乘,四也。”參見“乘馬”、“乘韋”。
5.以二為乘。參見“乘居”、“乘禽”。
6.量詞。用以計算車子。
《左傳·成公十八年》:“晉欒書、中行偃使程滑弒厲公,葬之於翼東門之外,以車一乘。”
《漢書·遊俠傳·原涉》:“賓客車數十乘,共送涉至獄。”
北魏楊衒之《洛陽伽藍記·景興尼寺》:“帝給步輓車一乘,遊於市裏。”
何其芳《靜靜的日午》:“我那時又希望有一乘馬車。”
7.量詞。用以計算馬。四匹。
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陳文子有馬十乘。”
劉寶楠正義:“一乘是四匹馬。”
8.量詞。用以計算船隻。
《宋書·臧質傳》:“舫千餘乘。”
《陳書·高祖本紀上》:“舟艦二千乘。”
9.量詞。用作計算田地、區域的單位,猶丘。
五代齊己《題鄭郎中谷仰山居》詩:“簷壁層層映水天,半乘岡壟半民田。”
10.量詞。用以計算轎子、梯子等。
《紅樓夢》第六五回:“一乘素轎,將二姐兒擡來。”
郭沫若《北伐途次》十五:“分成了十人一小隊,每小隊一乘梯子。”
廢名《棕櫚》:“四房的二嫂子端了一乘竹榻先在那裏梳。”
11.軍賦的計算單位。古井田制,九夫為井,十六井為丘,四丘為甸,一甸土地所出的軍賦叫乘(包括戰車、甲士和步卒)。
《左傳·哀公七年》:“且魯賦八百乘,君之貳也!”楊伯峻註:“賦謂軍賦。”
《禮記·郊特牲》:“唯社丘乘共粢盛。”
鄭玄註:“丘,十六井也。四丘六十四井曰甸,或謂之乘。乘者,以於車賦,出長轂一乘。”參閱“藍永蔚《春秋時期的步兵》二。”
12.春秋時晉國的史書。
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晉之《乘》、楚之《檮杌》、魯之《春秋》,一也。”
趙岐註:“乘者,興於田賦乘馬之事,因以為名。”後用以稱一般史書。
《歧路燈》第五五回:“前宣德年間,有個譚公在貴縣,其德政像是載之邑乘極為詳明。”
孫犁《淡定集·與友人論學習古文》:“我讀的第一篇‘古文’,是我家的私乘。”
13.通“朕”。我。
《敦煌變文集·維摩詰經講經文》:“乞慈哀,赴乘情成察乘懷。”
蔣禮鴻通釋:“本篇下文說:‘千萬今朝察我懷。’‘察我懷’和‘察乘懷’句例正同,這裏的‘乘’應該解作‘我’是無可懷疑的……用古韻來說,‘乘’,‘朕’本是同部,‘乘’可以說是‘朕’的假借。”
阅读:429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