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撒

撒字的筆畫:15畫;

I

ㄙㄚˇ

〔《集韻》桑曷切,入曷,心。〕

1.散布;散播。

晉葛洪《神仙傳·麻姑》:“得米便撒之擲地,視其米皆成真珠矣。”

北魏賈思勰《齊民要術·槐柳楸梓梧柞》:“﹝槐子﹞種麻時和麻子撒之,當年之中,即與麻齊。”

唐韓愈《月蝕詩效玉川子作》:“星如撒沙出,攢集爭強雄。”

周恩來《生別死離》詩:“種子撒在人間,血兒滴在地上。”

2.散落,灑下。

唐白居易《晚春重到集賢院》詩:“滿砌荊花鋪紫毯,隔牆榆莢撒青錢。”

元王冕《趙千裏夜潮圖》詩:“冰花著人如撒霰,過耳斜風快如箭。”

魯迅《野草·雪》:“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後,卻永遠如粉,如沙,他們決不黏連,撒在屋上,地上,枯草上。”

3.隻把腳尖伸進鞋內,拖著走。

《西遊記》第三九回:“褪下無憂履,與他一雙舊僧鞋撒了。”

聲遠《偵察兵》:“﹝那人﹞撒躂著鞋就往外跑。”

4.插;塞進。

《西遊記》第三五回:“那大聖早已跳出門前,將扇子撒在腰間,雙手輪開鐵棒,與那魔抵敵。”

《西遊記》第五十回:“那呆子把釘鈀撒在腰裏,整一整青錦直裰,斯斯文文,走入門裏。”

5.用以塞緊器物的竹木片。

清李漁《閑情偶寄·器玩·制度》:“從來幾案與地不能兩平,挪移之時,必相高低長短,而為桌撒。”

清李漁《閑情偶寄·器玩·制度》:“有一種倔彊花枝,不肯聽人指使。我欲置左,彼偏向右;我欲使仰,彼偏好垂,須用一物制之。所謂撒也,以堅木為之,大小其形,勿拘一格,其中則或匾或方,或為三角,但須圓其其外,以便合瓶。”

6.驚覺貌;寒慄或戰慄貌。參見“撒然”、“撒撒”。

7.姓。

明有撒祥、撒明。見《續通誌·氏族八》。

II

ㄙㄚ

〔《集韻》桑曷切,入曷,心。〕

1.放開;張開。

《朱子語類》卷八七:“天秉陽,垂日星;地秉陰,竅於山川,播五行於四時,和而後月生也。陰陽變化,一時撒出。”

《警世通言·福祿壽三星度世》:“這官人用手拿起網來,就江心一撒,連撒三網,一鱗不獲。”

柳青《銅墻鐵壁》第八章:“把壞種拉上了門臺,扭他的人才撒了手。”

2.指一張一合、一放一收的動作。

元白樸《梧桐雨》第三摺:“止不過鳳簫羯鼓間琵琶,忽剌剌板撒紅牙。”

元張可久《清江引·情》曲:“檀板撒紅牙,皎齒歌《白雪》。”

3.指放牧。

浩然《艷陽天》第八一章:“可今天,都半晌午了,連羊還沒有撒那。”

4.耍;故意施展、表現。參見“撒潑”、“撒野”、“撒嬌”。

5.排泄。

《水滸傳》第四回:“要起來淨手,大驚小怪,隻在佛殿後撒尿撒屎,遍地都是。”

茅盾《有誌者》:“阿大又撒了我一身尿,不換件衣服怎麽成?”

6.拋棄,丟開。

《西遊記》第二六回:“三藏道:‘他決不敢撒了我們。’”魯迅《二心集·新的“女將”》:“春天都是時裝,緊身窄袖;到夏天,將褲腳和袖子都撒掉了,坐在海邊,叫作‘海水浴’。”

7.彎曲,扭曲。
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六回:“和尚見他的兵器被人吃住了,咬著牙,撒著腰,往後一拽。”

阅读:2549

●撒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