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梗

梗字的筆畫:11畫;

gěng

ㄍㄥˇ

〔《廣韻》古杏切,上梗,見。〕

1.木名。即刺榆。

《說文·木部》:“梗,山枌榆,有朿。”

段玉裁註:“山枌榆,又枌榆之一種也。有朿,故名梗榆,即《齊民要術》所謂刺榆者也。”

清陳澧《東塾讀書記·諸子書》:“土積成嶽,則梗楠豫章生焉。”

2.草木的枝、莖或根。

《戰國策·齊策三》:“今子,東國之桃梗也,刻削子以為人。”

吳師道補註:“梗,枝梗也。”

唐駱賓王《從軍中行路難》詩:“飄梗飛蓬不暫安,捫藤引葛度危巒。”

元夏文彥《圖繪寶鑒》卷三:“惠洪覺範能畫梅竹……筆力於枝梗極遒健。”

3.有刺的草木。參見“梗林”。

4.謂草木刺人。

《方言》第三:“凡草木刺人,自關而東或謂之梗。”

清厲鶚《遼史拾遺·本紀·天祚皇帝四》引趙子砥《燕雲錄》曰:“地極寒而草茂,冬月不彫,雖枯不梗,馬可臥,柔如氈毯。”

5.強硬;兇猛。

《楚辭·九章·橘頌》:“淑離不淫,梗其有理兮。”

王逸註:“梗,強也。”

《隋書·西域傳·吐谷渾》:“高祖以弘州地曠人梗,因而廢之。”

宋王讜《唐語林·言語》:“高麗雖平,餘寇尚梗,西道經略,兵猶未停。”

6.挺直。

《紅樓夢》第二三回:“鳳姐聽說,把頭一梗,把筷子一放,腮上帶笑不笑的瞅著賈璉道:‘你是真話,還是玩話兒?’”老舍《二馬》第三段三:“‘你知道多少中國事?你知道的比我多?’伊太太梗著脖子說。”

7.耿直,剛正。參見“梗介”、“梗直”。

8.阻塞;斷絕。

《管子·四時》:“修除神位,謹禱獘梗。”

尹知章註:“梗,塞也。”

唐杜甫《春歸》詩:“世路雖多梗,吾生亦有涯。”

宋王安石《與王子醇書》之三:“又聞屬羌經討者,既無蓄積,又廢耕作,後無以自存,安得不屯聚為寇,以梗商旅往來?”張天翼《清明時節》:“他嗓子裏梗住了一塊什麽,臉上淌下了兩條眼淚。”

9.抵禦;抗拒。

《新唐書·後妃傳上·太穆竇皇後》:“吾國未靖,虜且彊,願抑情撫接,以取合從,則江南,關東不吾梗。”

清袁枚《新齊諧·瘍醫》:“大興霍筤、霍筠、霍筦,皆瘍醫子,筠獨秀逸出群,不屑屑本業,而喜讀書,父以其梗家教,怒而責之。”

魯迅《花邊文學·北人與南人》:“最後投降,從這邊說,是矢盡援絕,這才罷戰的南方之強,從那邊說,卻是不識順逆,久梗王師的賊。”

10.病;禍害。

《詩·大雅·桑柔》:“誰生厲階,至今為梗。”

鄭玄註:“梗,病也。”

宋吳曾《能改齋漫錄·神仙鬼怪》:“有《呂洞賓傳》雲:‘關右人,鹹通初,舉進士不第。值巢賊作梗,攜家隱居終南。’”蔡元培《文明之消化》:“而普通社會,為宗教臭味所熏習,迷信滋彰,至今為梗。”

11.暴起;突出。

茅盾《子夜》十六:“他那漲紅了的胖臉上,儘管是那麽胖,卻也梗出了青筋來。”

吳組緗《山洪》六:“他那老樹幹似的瘦頸上梗起了幾根蚯蚓似的青筋,喉嚨也嘶嗄了開來。”

12.哽咽。

《新唐書·吳漵傳》:“而泚業僭逆,故留漵客省不遣,卒被害。帝悲梗甚。”

13.硬物觸壓人或動物。

魯迅《故事新編·非攻》:“不過布片薄,不平的村路梗著他的腳底,走起來就更艱難。”

聞捷《海燕》:“海水澆脊背,石頭梗肚皮,可是你一動也不動。”

14.大略。參見“梗概”。

15.古代祭名。預辟災害之祭。

《周禮·天官·女祝》:“掌以時招梗禬禳之事,以除疾殃。”

鄭玄註:“梗,禦未至也。”

賈公彥疏:“梗者,禦捍惡之未至。”

16.姓。

金有史詠妻梗氏。見《金史·胡天作傳》。

阅读:1728

●梗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