鴻都門學
(鴻都門學,鴻都門學)
東漢靈帝光和元年(公元178年)設在洛陽鴻都門的學校。專習辭賦書畫。學生由州、郡、三公舉送,學成後多授予高級官職。
《後漢書·靈帝紀》:“始置鴻都門學生。”
李賢註:“鴻都,門名也,於內置學。時其中諸生,皆敕州、郡、三公舉召能為尺牘辭賦及工書鳥篆者相課試,至千人焉。”
《後漢書·蔡邕傳》:“光和元年,遂置鴻都門學,畫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。其諸生皆敕州、郡、三公舉用辟召,或出為刺史、太守,入為尚書、侍中,乃有封侯賜爵者,士君子皆恥與為列焉。”
清厲鶚《<石經考異>序》:“自洛入鄴,自汴入燕,之分其地,駮鴻都門學非太學,魏石經非邯鄲淳書。”
範文瀾蔡美彪等《中國通史》第二編第三章第二節:“一七八年,漢靈帝立鴻都門學。這個皇帝親自創辦的太學裏,講究辭賦、小說、繪畫、書法,意在用文學藝術來對抗太學的腐朽經學。”亦省稱“鴻都學”。
唐張彥遠《歷代名畫記·敘畫之興廢》:“又創立鴻都學,以集奇藝。”
清陳培脈《陳留吊蔡中郎二十四韻》:“淹貫鴻都學,輝皇清廟珍。”
阅读:120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