鶴唳風聲
【成語】:鶴唳風聲
【拼音】:hè lì fēng shēng
【解釋】:唳:鳥鳴。聽到風聲和鶴叫聲,都疑心是追兵。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。
【出處】:《晉書·謝玄傳》:“聞風聲鶴唳,皆以為王師已至。”
【示例】:忙追去,片甲莫教除,~,元兵膽碎。 ★明·周履靖《錦箋記·敗北》
【近義詞】:風聲鶴唳
【反義詞】:
【語法】:作賓語;同“風聲鶴唳”
【成語故事】:東晉時期,前秦國王苻堅企圖消滅東晉,東晉宰相謝安派謝石為征討大都督,分兵三路夾擊秦軍。苻堅登上壽陽城,看見晉君陣容整齊有些畏懼。晉軍用計圍攻苻堅的秦軍,秦軍大敗,在潰逃的過程中聽到風聲或鶴叫聲,都以為是追兵
1.《晉書·謝玄傳》:“堅(苻堅)眾奔潰,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勝計,淝水為之不流。餘眾棄甲宵遁,聞風聲鶴唳,皆以為王師已至。”後世亦以“鶴唳風聲”形容極度驚慌疑懼或自相驚擾。
宋程俱《戲贈江仲嘉司兵》詩:“暮年談笑有穰孫,鶴唳風聲走強虜。”
明周履靖《錦箋記·敗北》:“忙追去,忙追去,片甲莫教除,鶴唳風聲,元兵膽碎。”
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十三章二:“平時作威作福,蹂躪人權,戰時鶴唳風聲,抱頭鼠竄。”
《花月痕》第二七回:“喫過飯,正吩咐套車,紫滄又來,我隻得和他同到愉園,鶴唳風聲,天寒日短,我倒像那隋煬帝,汲汲顧景哩。”
阅读:365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