匽
匽字的筆畫:9畫;
I
y·n
〡ㄢˇ
〔《廣韻》於幰切,上阮,影。〕
1.隱匿;掩蔽。
2.停息。參見“匽武”。
3.同“偃”。倒伏。見“匽薄”。
4.通“蝘”。蟬的一種。
《大戴禮記·夏小正》:“匽之興,五日翕,望乃伏。”王筠《夏小正正義》引黃叔琳曰:“匽,蟬也,楚名蟬,宋名蝘。”
顧風藻《夏小正經傳集解》:“匽,亦蟬也,字又作蝘,一名蝘虭,即下唐蜩也。”
5.姓。
春秋齊國有匽尚。見《管子·小匡》。
II
yàn
〡ㄢˋ
〔《集韻》於建切,去願,影。〕
1.排汙水的陰溝。參見“匽豬”。
2.廁所。
《戰國策·燕策二》:“今宋射天笞地,鑄諸侯之像,使侍屏匽,展其臂,彈其鼻。”
《新唐書·逆臣傳上·史思明》:“俄如匽,優相謂曰:‘胡命盡乎!’少選,悅(駱悅)以兵入,問思明所在,未對,輒殺數人,共指匽。”
3.通“堰”。
《荀子·非相》:“亦必遠舉而不繆,近舉而不傭,與時遷徙,與世偃仰,緩急、嬴絀,府然若渠匽、檃括之於已也,曲得所謂焉,然而不折傷。”
楊倞註:“渠匽所以制水,檃括所以制木。”
宋蘇舜欽《太子太保韓公行狀》:“又去郡數十裏有群寇,大浮艦而下,將劫旁邑。公廉知之,自部十餘卒,夜掩至,命匽河絕上流,舉火伐鼓以疑之,賊棄舟迸走。”
阅读:108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