突
突字的筆畫:9畫;
tū
ㄊㄨ
〔《廣韻》陀骨切,入沒,定。〕
1.忽然;猝然。
《詩·齊風·甫田》:“婉兮孌兮,總角丱兮,未幾見兮,突而弁兮。”
唐呂巖《漁父·朝帝》詞:“九轉功成數盡乾,開爐撥鼎見金丹。餐餌了,別塵寰。足躡青雲突上天。”
《英烈傳》第三二回:“﹝陳友諒﹞一聞天兵突到,以為從天而下,驚得魂不附體。”
郭沫若《星空·孤竹君之二子》:“瞥見伯夷,突前捉臂牽曳。”
2.襲擊。
《墨子·備城門》:“今之世常所以攻者,臨、鉤、沖、梯、堙、水、穴、突、空洞、蟻傅、轒轀、軒車。”
岑仲勉註:“突之義為猝攻。”
王闓運《丁銳義傳》:“營諸軍輕賊屢敗,往往解怠。賊乃夜開城二門突官兵。”
3.指突圍。
《三國誌·魏誌·武帝紀》:“青州兵奔,太祖陣亂,馳突火出。”
楊朔《我的改造》:“崗樓的機槍一響,趕緊把我扶上馬,由幾個戰士保護著我先突出去。”
4.穿;破。
《左傳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鄭子展、子產帥車七百乘伐陳,宵突陳城,遂入之。”
杜預註:“突,穿也。”
《後漢書·楊秉傳》:“及捕得方,囚繫洛陽,匡慮秉當窮竟其事,密令方等得突獄亡走。”
5.沖撞。
《文選·班固〈西都賦〉》:“窮虎奔突,狂兕觸蹶。”
呂延濟註:“言虎兕窮迫自相觸突而顛蹶。”
宋趙與時《賓退錄》卷六:“淮右浮屠客吳,日飲於市,醉而狂,攘臂突市人,行者皆避。”
《續資治通鑒·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》:“金主出獵,遇奔鹿突之,墮馬,嘔血數日。”
6.冒;觸犯。
三國魏曹植《求自試表》:“必乘危躡險,騁舟奮驪,突刃觸鋒,為士卒先。”參見“突盜”。
7.豎起;凸出。
《莊子·說劍》:“吾王所見劍士,皆蓬頭突鬢垂冠,曼胡之纓,短後之衣,瞋目而語難。”
成玄英疏:“髮亂如蓬,鬢毛突出。”
《呂氏春秋·任地》:“子能以窐為突乎?子能藏其惡而揖之以陰乎?”高誘註:“突,理出豐高也。”
宋沈遼《越州永福院大像贊序》:“逮諸菩薩弟子,凡十有二軀,以及四壁楣帶、奧窔之象,或突或繪,鹹因彼寘此。”
8.煙囪。
《漢書·霍光傳》:“臣聞客有過主人者,見其竈直突,傍有積薪,客謂主人,更為曲突,遠徙其薪,不者且有火患。”
晉葛洪《抱樸子·辨問》:“突無凝煙,席不暇煖。”
宋陸遊《雨夜》詩:“麥熟家家喜墮涎,龜堂依舊突無煙。”參見“突隙”。
9.洞穴。
《三國誌·魏誌·明帝紀》“諸葛亮圍陳倉”裴松之註引三國魏魚豢《魏略》:“亮又為地突,欲踴出於城裏。”
唐張鷟《遊仙窟》:“娘子莫分疏,兔入狗突裏,知復欲何如!”
10.劣馬。
《漢書·刑法誌》:“是猶以鞿而禦駻突。”
顏師古註引如淳曰:“突,惡馬也。”
11.象聲詞。
《三俠五義》第九三回:“說著話,他就突、突、突、突跑下山來。”
12.通“塗”。塗抹。
《後漢書·黨錮傳·夏馥》:“親突煙炭,形貌毀瘁,積二三年,人無知者。”
《三國誌·蜀誌·諸葛亮傳》“亮與徐庶並從”裴松之註引三國魏魚豢《魏略》:“﹝徐庶﹞嘗為人報讎,白堊突面,披髮而走。”按,清黃生《義府·白堊突面》:“突即塗,語言之轉。俗語糊塗,或作鶻突是也。”
13.通“塗”。見“胡突”、“鶻突”。
阅读:145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