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挫

挫字的筆畫:10畫;

I

cuò

ㄘㄨㄛˋ

〔《廣韻》則臥切,去過,精。〕

1.摧折;折斷。

《周禮·考工記·輪人》:“凡揉牙,外不廉而內不挫。”

鄭玄註:“挫,折也。”

《莊子·山木》:“從其強梁,隨其曲傅,因其自窮,故朝夕賦斂而毫毛不挫。”

《文選·班固〈西都賦〉》:“掎僄狡,扼猛噬,脫角挫脰,徒搏獨殺。”

李周翰註:“或脫其角,或折其頸而殺之。”

2.失敗,毀損。

《管子·五輔》:“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,大者身死而國亡。”

《荀子·解蔽》:“耳目之欲接則敗其思;蚊囈之聲聞則挫其精。”

楊倞註:“挫,損也。”

《新唐書·陸贄傳》:“務所難,勉所短,勞費百倍,終無成功。雖果成之,不挫則廢。”

蔡東藩許廑父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四回:“陝西潼關民軍,始挫終勝。”

3.屈辱。

《莊子·天地》:“不以物挫誌之謂完。”

成玄英疏:“挫,屈也。一毀譽,混榮辱,不以世物屈節,其德完全。”

《漢書·陳湯傳》:“延壽、湯既未獲受祉之報,反屈捐命之功,久挫於刀筆之前,非所以勸有功厲戎士也。”

4.收;彎曲。

晉陸機《文賦》:“籠天地於形內,挫萬物於筆端。”

唐張祜《感王將軍柘枝妓歿》詩:“畫鼓不聞招節拍,錦靴虛想挫腰肢。”

茅盾《故鄉雜記·內河小火輪》:“立即有五六位跳到船頭上,把身子一挫,就打算往艙裏鑽。”

5.抑制。

《初學記》卷十六引晉鈕滔母孫氏瓊《箜篌賦》:“或拂搦以飄沈,或頓挫以抑揚。”

宋王安石《寓言》詩之三:“後世不務此,區區挫兼並。”

清趙翼《廿二史劄記》卷三一:“削言官以立威,挫直臣以怵眾。”

6.書法用筆的一種。即用筆頓後略為提起,使筆鋒轉動,在折處或挑處用之。參見“挫鋒”。

7.通“剉”。截;砍。

《漢書·王莽傳下》:“莽欲以厭兇,使虎賁以斬馬劍挫忠。”

顏師古註:“挫,讀曰剉。”

8.同“錯”。誤。

明馮夢龍《掛枝兒·多心》:“我的挫處沒半點,你的心腸也忒煞多。”參見“挫過”。

9.同“錯”。斜錯。

《醒世姻緣傳》第十四回:“我合晁家挫對著門住。”

II

zuò

ㄗㄨㄛˋ

〔《集韻》徂臥切,去過,從。〕

捏起,提起。

《老子》:“或行或隨,或噓或吹,或強或羸,或挫或隳。”

陸德明釋文:“挫,搦也。”

《楚辭·招魂》:“挫糟凍飲,酎清涼些。”

王逸註:“挫,捉也。言……提去其糟,但取清醇。”

唐陸龜蒙《添酒中六詠·酒槍》:“奇器質舍古,挫糟未應醇。”

阅读:1809

●挫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