遊戲
(遊戲,遊戲)
1.遊樂嬉戲;玩耍。
《韓非子·難三》:“管仲之所謂‘言室滿室,言堂滿堂’者,非特謂遊戲飲食之言也,必謂大物也。”
《晉書·王沈傳》:“將吏子弟,優閑家門,若不教之,必至遊戲,傷毀風俗矣。”
宋蘇軾《策別·安萬民五》:“開元、天寶之際,天下豈不大治?惟其民安於太平之樂,酣豢於遊戲酒食之間,其剛心勇氣,消耗鈍眊,痿蹶而不復振。”
《古今小說·陳希夷四辭朝命》:“一日,在水邊遊戲,遇一婦人,身穿青色之衣,自稱毛女,將陳摶抱去山中,飲以瓊漿。”
王統照《春雨之夜·雪後》:“小孩子正盼著天明,好繼續遊戲。”
2.謂綽有餘力而不經意為之。
宋京鏜《<能改齋漫錄>序》:“吏部吳公曾虎臣,以胸中萬卷之書,遊戲筆端,裒為此集。”
明張三光《蔣石原先生傳》:“江南挾才秀特,數千言立就。嘗遊戲武試,取魁如寄,棄去。”
清查慎行《高斯億為余畫竹以詩報之》:“高生善書久絕倫,餘技兼為竹寫真。自言亦用狂草法,頗覺遊戲能通神。”
3.猶戲謔。
清王士禛《香祖筆記》卷十二:“袁淑《山公九錫文》,沈約《修竹彈甘蕉文》,韓愈《毛穎傳》之類,偶然遊戲,後來作者遂多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黃九郎》:“九郎無如何,赬顏復坐。挑燈共語,溫若處子,而詞涉遊戲,便含羞,面向壁。”
4.指不鄭重、不嚴肅。
郭沫若《<卓文君>後記》:“卓文君的私奔相如……有許多的文人雖然也把它當成風流韻事,時常在文筆間賣弄風騷,但每每以遊戲出之。”
5.文娛活動的一種。分智力遊戲(如拼七巧板、猜燈謎、玩魔方)、活動性遊戲(如捉迷藏、拋手絹、跳橡皮筋)等幾種。如:在公園的草坪上,幼兒園的孩子們正在愉快地做遊戲。
阅读:96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