輪
簡體輪字的筆畫:8畫;繁體輪字筆畫:15畫。
(輪,輪)
lún
ㄌㄨㄣˊ
〔《廣韻》力迍切,平諄,來。〕
1.車輪。
《周禮·考工記序》:“凡察車之道,必自載於地者始也,是故察車自輪始。”
漢馮衍《車銘》:“乘車必護輪,治國必愛民。”
宋沈遘《七言和君倚景靈行》:“道旁第舍多赩赫,車無停輪馬交策。”
清鳳應韶《鳳氏經說·車制》:“夾車兩旁圓轉者曰輪,上古聖人觀轉篷而制之,合轂、輻、牙三者為之。”
雁翼《白楊頌·工程汽車隊》:“車隊的膠輪不停地滾動,伴隨著司機們滑稽的笑談。”
2.指車牙。
《周禮·考工記·輪人》:“望而視其輪。”
鄭玄註:“輪謂牙也。”
《詩·魏風·伐檀》:“坎坎伐輪兮,寘之河之漘兮。”
王夫之稗疏:“統而言之,轂、輻、牙具謂之輪;析而言之,輪,牙也。”
3.指車轂。
《文選·張衡〈東京賦〉》:“重輪貳轄,疏轂飛軨。”
薛綜註:“然重輪即重轂也。”
4.代指車。
宋孫光憲《臨江仙》詞:“杳杳征輪何處去,離愁別恨,千般不堪。”
5.收捲釣線的轉輪。
《文選·潘嶽〈西征賦〉》:“徒觀其鼓枻迴輪,灑釣投網。”
李善註:“舊說曰:‘輪,釣輪也。’謂為車以收釣緡也。”
晉郭璞《江賦》:“或揮輪於懸碕,或中瀨而橫旋。”
唐陸龜蒙《漁具詩·釣車》:“溪上持隻輪,溪邊指茅屋。”
6.古代製作瓦瓶的圓形木模。
《百喻經·觀作瓶喻》:“譬如二人至陶師所,觀其蹋輪而作瓦瓶,看無厭足。”
7.古代的一種兵器。
《北史·婆利國傳》:“國人善投輪,其大如鏡,中有竅,外鋒如鋸,遠以投人,無不中。”
8.製作車輪的工匠。
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子如通之,則梓匠輪輿皆得食於子。”
趙岐註:“輪人、輿人,作車者。”
《周禮·考工記序》:“攻木之工,輪、輿、弓、廬、匠、車、梓。”
鄭玄註引鄭司農曰:“輪、輿、弓、廬、匠、車、梓,此七者,攻木之工官別名也。”
9.樹的橫枝。
《楚辭·淮南小山〈招隱士〉》:“樹輪相糾兮,林木茷骫。”
朱熹集註:“輪,橫枝也。”
10.指月亮。
北周庾信《望月》詩:“蓂新半壁上,桂滿獨輪斜。”
唐韓愈《和崔舍人詠月二十韻》:“過隅驚桂側,當午覺輪停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一回:“天上一輪才捧出,人間萬姓仰頭看。”
11.兼指太陽。
清歸莊《九月晦十月朔再登陽山絕頂》詩:“吾聞季秋之晦天欲曉,日月並出扶桑杪,陽山絕頂高近天,每見雙輪升海表。”參見“輪光”。
12.指人的頭與四肢。
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記·印度總述》:“致敬之式,其儀九等:一、發言慰問……八、五輪俱屈,九、五體投地。”
季羨林等校註:“五輪即五體別稱,指兩臂、兩膝和頭,因它們都呈圓形,故雲五輪。”
13.輪船的省稱。
雁翼《白楊頌·朝天門碼頭》:“拖輪成隊,木船成排。”
14.面積的縱度。
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以天下土地之圖,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。”
鄭玄註:“輪,從也。”
賈公彥疏引馬融曰:“東西為廣,南北為輪。”
《禮記·檀弓下》:“既葬而封,廣輪揜次,其高可隱也。”
陳澔集說:“橫為廣,直為輪。”
《南史·夷貊傳上·扶南國》:“其國廣輪三千餘裏,土地洿下而平博。”
15.高大貌。
《禮記·檀弓下》:“晉獻文子成室,晉大夫發焉。
張老曰:‘美哉輪焉!美哉奐焉!’”鄭玄註:“輪,輪囷,高大也。”
清劉獻廷《廣陽雜記》卷四:“尋訪久之,而後得其道基。竭力恢復,今已輪焉奐焉,儼然一祖庭矣。”
16.邊緣,外圍。
《南史·曹武傳》:“晚節在雍州,致見錢七千萬,皆厚輪大郭。”
《舊唐書·肅宗紀》:“戊辰,新鑄大錢,文如乾元重寶,而重其輪,用一當五十。”
魯迅《故事新編·鑄劍》:“王頭剛到水面,眉間尺的頭便迎上來,狠命在他耳輪上咬了一口。”
17.回轉;轉動。
《呂氏春秋·大樂》:“天地車輪,終則復始,極則復反,莫不鹹當。”
高誘註:“輪,轉。”
魯迅《仿徨·祝福》:“隻有那眼珠間或一輪,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。”
18.輪流;依次更替。
晉葛洪《神仙傳·張道陵》:“使諸弟子隨事輪出米絹、器物、紙筆、樵薪什物等。”
《西遊記》第二八回:“當年行者在日,老和尚要的就有;今日輪到我的身上,誠所謂‘當家才知柴米價,養子方曉父母恩’。”
周而復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六:“前面三個女工考過了,現在輪到了她。”
19.瞪著眼來回看。
明沈仕《鎖南枝·題所見》曲:“留下他弓鞋印。我輕輕驗,細細輪。不差移,止三寸。”
巴金《雨》二:“那個黑影又把頭擡起來,一對綠色的亮眼珠銳利地在吳仁民的臉上輪了一轉。”
魏巍《東方》第一部第五章:“大媽梗梗脖子,輪了大夥一眼。”
20.量詞。輛。用以計車數。
《南史·賊臣傳·侯景》:“景造諸攻具及飛樓、橦車、登城車、鉤堞車、階道車、火車,並高數丈,車至二十輪,陳於闕前,百道攻城。”
21.量詞。多用於圓形之物,如日、月。
《水滸傳》第四二回:“少間風掃薄雲,現出那輪明月。”
丁玲《母親》三:“天上滿映著紅霞,預告著有一輪火似的紅日就要升起來了。”
22.量詞。次;遍。用於循環的事物或動作。如:首屆上海戲劇節進入最後一輪。如:我大哥也屬雞,比我大一輪(即大十二歲)。
23.揮動。後作“掄”。
《隋書·五行誌》:“長鎙侵半天,輪刀耀日光。”
元關漢卿《哭存孝》第一摺:“你放下一十八般兵器,你輪不動那鞭簡撾槌。”
《西遊記》第九回:“這龍王又輪起門板便打。”
24.姓。
春秋齊國有輪扁。見《莊子·天道》。
阅读:283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