墩
墩字的筆畫:15畫;
dūn
ㄉㄨㄣ
〔《廣韻》都昆切,平魂,端。〕
“豚”的被通假字。
1.土堆。
《北堂書鈔》卷一五七引晉郭璞《爾雅》註:“江東呼堆為墩。”
唐李白《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》詩:“冶城訪古跡,猶有謝安墩。”
2.墩子;堆狀物。
唐高適《同李員外賀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》詩:“唯有關河眇,蒼茫空樹墩。”
宋周去非《嶺外代答·鬥雞》:“人之養雞也,結草為墩,使立其上,則足嘗定而不傾。”張一弓《山村詩人》十七:“﹝李老怪﹞用手端著門,猛一使勁兒把門從門墩上端了下來。”
3.指烽堠。參見“墩堠”、“墩堡”。
4.量詞,用於叢生的或幾棵合在一起的植物。
劉半農《曉》詩:“霧中隱隱約約,有幾墩綠油油的矮樹。”
郭澄清《大刀記》開篇:“雒金坡拿著扒下來的一墩地瓜,來到地窨子的洞口上。”
5.一種坐具。
《宋史·丁謂傳》:“遂賜坐。左右欲設墩,謂顧曰:‘有旨復平章事。’乃更以杌進,即入中書視事如故。”
《前漢書平話》卷下:“﹝田子春﹞禮畢,大使賜墩而坐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八五回:“寶玉又磕頭謝了恩,在挨門邊繡墩上側坐,說了一回讀書作文諸事。”
6.用力猛地往下放。
元無名氏《爭報恩》第四摺:“好說話將孩兒放了,隻當不的他打甕墩盆喬樣勢。”
《英烈傳》第二四回:“﹝耿炳文﹞就拖了他腳,奮起生平本事,把他墩來墩去,不下三五十墩。”
管樺《清風店》二:“曹克星看看女兒的臉色,看看妻子的臉色,突然把粥碗一墩,嘩啦一聲,把筷子摔在桌子上。”
7.擊;打。
元張國寶《羅李郎》第四摺:“軟肋上粗棍子搠,面皮上大拳墩。”
元鄭庭玉《後庭花》第一摺:“常懷著心驚膽戰,滴溜著腳踢拳墩。”
8.顛簸,震動。
《醒世姻緣傳》第十三回:“晁大舍、珍哥怕墩得瘡疼,都坐不得騾車,從新買了臥轎,兩個同在轎內睡臥,雇了兩班十六名夫擡著。”
9.斥責。
《金瓶梅詞話》第五八回:“我惱他這等輕聲浪氣;他又來我跟前,說話長短,教我墩了他兩句,他今日使性子家去了。”
10.伸。
茅盾《微波》:“李先生朝飯桌看一眼,輕輕嘆一口氣,兩手撐在飯桌邊兒上,墩出了他那禿頂的油光光的頭,再看得仔細一些,然後落坐。”
11.豎立。
周立波《翻古》:“鄉裏墩起了旗桿子,做工人一群一群擁進地主家的門,打富濟貧,殺豬出穀,人來人往,好不熱鬧。”
12.同“蹲”。
《水滸傳》第五四回:“李逵把雙斧拔放籮裏,兩手去摸,底下四邊卻寬。一摸,摸著一個人,做一堆兒墩在水坑裏。”
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九:“令旨已下,隨有兩個力士將鋃鐺鎖了言寄華到那大糞窖邊墩著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五二回:“那少年便痛得了不得,矬了身了,墩下去。”
阅读:130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