廬
簡體廬字的筆畫:7畫;繁體廬字筆畫:19畫。
(廬,廬)
I
lú
ㄌㄨˊ
〔《廣韻》力居切,平魚,來。〕
1.古代指平民一家在郊野所占的房地。引申為指季節性臨時寄居或休憩所用的簡易房舍。
《詩·小雅·信南山》:“中田有廬,疆埸有瓜。”
鄭玄註:“中田,田中也。農人作廬焉,以便其田事。”
2.泛指簡陋居室。
晉陶潛《讀〈山海經〉詩》之一:“眾鳥欣有託,吾亦愛吾廬。”
唐劉禹錫《陋室銘》:“南陽諸葛廬,西蜀子雲亭。”
3.古人為守喪而構築在墓旁的小屋。
《荀子·禮論》:“齊衰、苴杖、居廬、食粥、席薪,枕塊,所以為至痛飾也。”
4.指居廬守喪。
晉幹寶《搜神記》卷十一:“父儀,為文帝所殺,裒廬於墓側,旦夕常至墓所拜跪。”
《新唐書·陳子昂傳》:“會父喪,廬冢次,每哀慟,聞者為涕。”參見“廬墓”。
5.古代沿途迎候賓客的房舍。
《周禮·地官·遺人》:“凡國野之道,十裏有廬,廬有飲食。”
鄭玄註:“廬,若今野候,徒有庌也。”
6.寄居;旅宿。
《詩·大雅·公劉》:“於時處處,於時廬旅。”
毛傳:“廬,寄也。”
鄭玄箋:“廬,舍其賓旅。”
《國語·齊語》:“狄人攻衛,衛人出,廬於曹。”
韋昭註:“廬,寄也。”
南朝宋鮑照《河清頌》:“農商野廬,邊城偃柝。”
7.古代官員值宿所住的房舍。
《漢書·嚴助傳》:“君厭承明之廬,勞侍從之事,懷故土,出為郡吏。”
顏師古註引張晏曰:“直宿所止曰廬。”
8.居住。
《文選·張衡〈西京賦〉》:“思比象於紫微,恨阿房之不可廬。”
薛綜註:“廬,居也。”
宋蘇軾《臘日遊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》詩:“孤山孤絕誰肯廬,道人有道山不孤。”
元辛文房《唐才子傳·李頻》:“少秀悟,長廬西山。”
9.青廬。古代舉行婚禮時用的青布棚。
《太平廣記》卷一九○引《小說·魏太祖》:“魏武少時,嘗與袁紹好為遊俠,觀人新婚,因潛入主人園中,夜叫呼雲:‘有偷兒至!’廬中人皆出觀。”
10.姓。
《通誌·氏族二》:“廬氏,亦作盧。”
II
lǘ
ㄌㄩˊ
〔《廣韻》力居切,平魚,來。〕
古邑名。一作“盧”。在今湖北襄陽西南。本春秋廬戎國,被楚滅後為楚邑。
《左傳·文公十六年》:“自廬以往,振廩同食。”
III
lú
ㄌㄨˊ
〔《集韻》龍都切,平模,來。〕
通“籚”。
矛、戟的柄。
《周禮·考工記·序》:“攻木之工,輪、輿、弓、廬、匠、車、梓。”
鄭玄註:“廬,矛、戟矜柲也。”
清朱駿聲《說文通訓定聲·豫部》:“廬,假借為‘籚’。”
阅读:121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