孱
孱字的筆畫:12畫;
I
chán
ㄔㄢˊ
〔《廣韻》士山切,平山,崇。〕
〔《廣韻》士連切,平仙,崇。〕
1.窄小。
2.謹小慎微。
《大戴禮記·曾子立事》:“君子博學而孱守之,微言而篤行之。行必先人,言必後人。君子終身守此悒悒。”
盧辯註:“孱,小貌,不務大。”
3.怯懦;怯弱。
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下》:“鉅者,齊之居士;孱者,魏之居士。”
陳奇猷集釋:“孱者,蓋謂怯弱者。”
唐杜牧《感懷》詩:“誓將付孱孫,血絕然方已。”
《新唐書·循吏傳·盧弘宣》:“弘宣下檄脅諭,賊黨稍降,其黠彊者署軍中,孱無能還之農。”
4.衰弱;瘦弱。
宋陸遊《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》:“力孱氣餒心自知,妄取虛名有慚色。”
《明史·常遇春傳》:“擴廓方燃燭治軍書,倉卒不知所出,跣一足,乘孱馬,以十八騎走大同。”
5.低劣;淺陋。
《新唐書·奸臣傳上·李林甫》:“因以楊國忠代為禦史大夫,林甫薄國忠材孱,無所畏,又以貴妃故善之。”
宋宋祁《授龍圖閣謝恩表》:“伏念臣識局庸淺,術學膚孱。”
6.通“巉”。高貌。參見“孱顏”。
7.自稱謙詞。
明徐渭《又答兄子官人書》:“孱不粟者久,遣日惟杯中物耳。”
II
jiān
ㄐ〡ㄢ
〔《集韻》子仙切,平仙,精。〕
1.窘迫。
2.迫近。
《初學記》卷四引南朝宋王僧達《七夕月下》詩:“節氣既已孱,中宵振綺羅。來歡詎終夕,收淚泣分河。”
《南齊書·丘巨源傳》:“民信理推心,闇於量事,庶謂丹誠感達,賞報孱期;豈虞寂寥,忽焉三稔?”
《梁書·文學傳下·謝幾卿》:“去日已疏,來待未孱。”
III
càn
ㄘㄢˋ
見“孱頭”。
IV
zhàn
ㄓㄢˋ
〔《廣韻》士限切,上產,崇。〕
孱陵。古地名。見《漢書·地理誌上》。
阅读:151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