茇
茇字的筆畫:8畫;
I
bá
ㄅㄚˊ
〔《廣韻》蒲撥切,入末,並。〕
〔《廣韻》北末切,入末,幫。〕
1.草木根。
《淮南子·墬形訓》:“凡根茇草者,生於庶草……凡浮生不根茇者,生於萍藻。”
北魏賈思勰《齊民要術·種瓜》:“﹝瓜﹞熟,劁刈取穗,欲令茇長。”
石聲漢註:“茇,即禾本科作物殘留在地裏的‘茬’。”
宋沈括《夢溪筆談·雜誌二》:“予嘗使北,至幽薊,見路旁生薊,茇甚大。”
魯迅《墳·文化偏至論》:“如流水之必自源泉,卉木之茁於根茇。”
2.木名。
《山海經·中山經》:“﹝柄山﹞有木焉,其狀如樗,其葉如桐而莢實,其名曰茇,可以毒魚。”
3.草名。
4.槁茇,香草名。
《山海經·西山經》:“﹝臯塗之山﹞有草焉,其狀如槁茇,其葉如葵而赤背,名曰無條,可以毒鼠。”
郭璞註:“槁茇,香草。”
畢沅校註:“﹝槁茇﹞即槁本也;本、茇聲之緩急。”
明李時珍《本草綱目·草三·槁本》:“古人香料用之,呼為槁本香。
《山海經》名槁茇。”
5.草舍;止宿於草舍中。
《詩·召南·甘棠》:“蔽芾甘棠,勿翦勿伐,召泊所茇。”
鄭玄箋:“茇,草舍也。”
清錢謙益《聊且園記》:“槐柏翳如,花竹分列,鑿沼矢魚,蹲石陰松,此余之所茇也。”
6.除草。
北魏賈思勰《齊民要術·種穀》:“區中草生,茇之。”
石聲漢註:“茇,這裏作動詞,是除茇的意思;除,即連根拔掉。”
7.用同“跋”。參見“茇涉”。
II
pèi
ㄆㄟˋ
〔《集韻》蒲蓋切,去泰,並。〕
1.苕之開白花者。
《爾雅·釋草》:“苕,陵苕:黃華,蔈;白華,茇。”
2.飛翔貌。參見“茇茇”。
阅读:115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