餘甘子
(餘甘子,余甘子)
1.指橄欖。
《齊民要術·橄欖》引三國吳沈瑩《臨海異物誌》:“餘甘子如梭形。初入口,舌澀;後飲水更甘,大如梅實,核兩頭銳。”
宋嶽珂《桯史·味諫軒》:“戎州有蔡次律者,家於近郊。
山谷嘗過之。延以飲。有小軒極華潔,檻外植餘甘子數株。因乞名焉,題之曰‘味諫’。”
2.庵摩勒的別名。
宋宋祁《益部方物略記》:“黃葩翠葉,圓實而澤,咀久還甘,或號菴勒。右餘甘子,生戎瀘等州山,樹大,葉細似槐,實若李而小,咀之,前苦後歆歆有味,故號為餘甘,核有稜,或六或七,解硫黃毒,即《本草》所謂菴摩勒者。”
明李時珍《本草綱目·果三·庵摩勒》﹝釋名﹞引陳藏器曰:“梵書名菴摩勒,又名摩勒落迦果。其味初食苦澀,良久更甘,故曰餘甘。”
阅读:132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