涯
涯字的筆畫:11畫;
yá
〡ㄚˊ
〔《廣韻》五佳切,平佳,疑。〕
〔《廣韻》魚羈切,平支,疑。〕
1.水邊;岸。
《書·微子》:“今殷其淪喪,若涉大水,其無津涯。”
《後漢書·馬融傳》:“乃安斯寢,戢翮其涯。”
李賢註:“涯,水濱也。”
唐孟郊《病客吟》:“大海亦有涯,高山亦有岑。”
元無名氏《馮玉蘭》第二摺:“我家這個老頭兒,這早晚還不到,我是往涯上看一看去咱。”
《醒世恒言·蔡瑞虹忍辱報仇》:“﹝陳小四﹞又想道:‘我如今獨自個又行不得這船,住在此,又非長策,到是進退兩難。欲待上涯,便中覓個人兒幫行,到有人煙之處,恐怕這小姐喊叫出來,這性命便休了。’”
2.邊際;極限。
《莊子·養生主》:“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無涯。”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序誌》:“生也有涯,無涯惟智。”
清查慎行《雨後》詩:“身憂天下原非分,老覺浮生亦有涯。”川劇彈戲《喬老爺奇遇》第七場:“小姐真有放我之意,學生感德無涯矣!”
3.引申為界,邊界。
《新唐書·西域傳下·康》:“石,或曰柘支……圓千餘裏,右涯素葉河。”
4.方面;區域。
《文選·〈古詩十九首·行行重行行〉》:“相去萬餘裏,各在天一涯。”
李善註引《廣雅》:“涯,方也。”
唐劉禹錫《酬鄆州令狐相公官舍言懷見寄兼呈樂天》詩:“詞人各在一涯居,聲味雖同跡自疏。”
清魏源《學校應增祀先聖周公議》:“束髮鼓篋,涵詠聖涯,昧昧我思,羹牆在望。”
5.限制;約束。
南朝梁沈約《答沈驎士書》:“約少不自涯,早愛蟲魚。”
宋蘇軾《次韻黃魯直嘲小德》:“進饌客爭起,小兒那可涯?”
6.量;度。
南朝宋謝鎮之《與顧歡書折〈夷夏論〉》:“吾不涯管昧,竭闚幽宗。”
唐宋昱《樟亭觀濤》詩:“委質任平視,誰能涯始終?”
《新唐書·宋璟傳》:“璟風度凝遠,人莫涯其量。”
7.間隙。
《太平禦覽》卷八一一引南朝宋劉義慶《幽明錄》:“平輿令王欲以一器金賂暴勝之,為暴所戮,埋金在吾上,見鎮迮甚;若君復築室,無復出入涯。”
阅读:188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