黿
黿字的筆畫是:12畫
簡體黿字的筆畫:12畫;繁體黿字筆畫:17畫。
(黿,黿)
yuán
ㄩㄢˊ
〔《廣韻》愚袁切,平元,疑。〕
〔《廣韻》五丸切,平桓,疑。〕
1.大鱉。俗稱癩頭黿。
《左傳·宣公四年》:“楚人獻黿於鄭靈公。”
《楚辭·九歌·河伯》:“乘白黿兮逐文魚。”
王逸註:“大鱉為黿,魚屬也。”
唐韓愈《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》:“水龍鼉龜魚與黿,鴉鴟鵰鷹雉鵠鶤。”
明李時珍《本草綱目·介一·黿》﹝集解﹞引蘇頌曰:“黿生南方江湖中,大者圍一二丈。南人捕食之。肉有五色,而白者多。”徐珂《清稗類鈔·動物·黿》:“黿,狀似鱉而甚大,頭有磊塊,故俗稱癩頭黿,背青黃色,居於江湖。”
2.通“蚖”。蜥蜴。
《國語·鄭語》:“王使婦人不幃而譟之,化為玄黿,以入於王府。”
韋昭註:“黿,或為‘蚖’。蚖,蜇蜴,象龍。”
阅读:86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