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扶

扶字的筆畫:7畫;

I

ㄈㄨˊ

〔《廣韻》防無切,平虞,奉。〕

1.攙扶。

《左傳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﹝賈獲﹞與其妻扶其母以奔墓,亦免。”

《史記·伯夷列傳》:“太公曰:‘此義人也。’扶而去之。”

宋辛棄疾《西江月·遣興》詞:“昨夜松邊醉倒,問松:‘我醉何如?’隻疑松動要來扶,以手推松曰‘去!’”丁玲《母親》二:“幾個老媽丫頭扶了她,一群人簇擁著到後面去了。”

2.指攙扶的人。

唐韓愈《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贈太尉許國公神道碑銘》:“進見上殿,拜跪給扶,贊元經體,不治細微,天子敬之。”

3.扶持,護持。

《荀子·勸學》:“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。”

唐韓愈《題張十一旅舍三詠·蒲萄》:“新莖未編半猶枯,高架支離倒復扶。”

《紅樓夢》第一一八回:“賈政扶了賈母靈柩一路南行。”

4.扶正,扶直。

《管子·宙合》:“千裏之路,不可扶以繩;萬家之都,不可平以準。”

尹知章註:“繩直千裏,路必窮也。”

5.支援;幫助。

《戰國策·宋衛策》:“若扶梁伐趙,以害趙國,則寡人不忍也。”

高誘註:“扶,助也。”

《後漢書·荀彧傳》:“扶弘義以致英俊,大德也。”
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才略》:“馬融鴻儒,思洽識高,吐納經範,華實相扶。”

唐李德裕《憶藥苗》詩:“皆能扶我壽,豈止堅肌骨。”

《雲笈七籤》卷一:“仲尼闡三代之文,以扶其衰老。”

《水滸傳》第六三回:“天地鹹扶,鬼神共佑。”如:救死扶傷;鋤強扶弱。

6.撫養。滇劇《闖宮》:“膝下單生我的夫,將你扶到二十五,手拿白紙到京都,臨行送你到十裏鋪。”

7.撫摩,輕輕地按。

三國魏阮籍《樂論》:“吳有雙劍之節,趙有扶琴之客。”

柳青《銅墻鐵壁》第十三章:“一隻手扶著他的被敵人打腫的半面臉。”

《人民文學》1979年第9期:“李局長以手扶額(沈痛地):‘哦,向東……小馬,你對這次爆炸有什麽想法?’”

8.支撐;拄持。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《太平天國·詔書蓋璽頒行論》:“扶鳩杖而來觀,統遐邇親疏,鹹歸真道。”參見“扶杖”。

9.攀附;靠近。

《墨子·兼愛下》:“固據而後興,扶垣而後行。”

《漢書·天文誌》:“晷長為潦,短為旱,奢為扶。扶者,邪臣進而正臣疏,君子不足,姦人有餘。”

顏師古註引晉灼曰:“扶,附也。小人佞媚附近君子之側也。”

南朝宋鮑照《擬古》詩之七:“秋蛩扶戶吟,寒婦成夜織。”

10.旁,側。

《淮南子·人間訓》:“夫鵲先識歲之多風也,去高木而巢扶枝。”

高誘註:“扶,旁也。”

11.沿著。

三國魏曹植《仙人篇》:“閶闔正嵯峨,雙闕萬丈餘。玉樹扶道生,白虎夾門樞。”

晉陶潛《桃花源記》:“既出,得其船,便扶向路,處處誌之。”

12.古代女子肅拜稱扶。

《釋名·釋姿容》:“拜,於丈夫為跌,跌然詘折,下就地也;於婦人為扶,自抽扶而上下也。”

畢沅疏證:“肅拜者,頫首正立,斂兩袖於胸前而低昂之,故曰抽扶而上下也。”

13.古代織綬帶時先合若幹根絲成一股,稱為繫,四繫為一扶。

《後漢書·輿服誌下》:“凡先合單紡為一系,四系為一扶,五扶為一首,五首成一文,文采淳為一圭。首多者系細,少者系麤,皆廣尺六寸。”

14.見“扶扶”。

15.姓。

北周有扶猛。見《北史》本傳。

II

ㄈㄨ

〔《廣韻》甫無切,平虞,非。〕

通“膚”。

古代長度計算單位。並四指的寬度為一扶。

《禮記·投壺》:“籌,室中五扶,堂上七扶,庭中九扶。”

鄭玄註:“鋪四指曰扶。”

孔穎達疏:“四指曰扶,扶廣四寸……通作‘膚’。”

明焦竑《焦氏筆乘·古字有通用假借用》:“《禮記·投壺》:‘籌,室中五扶,堂上七扶。’《公羊傳》曰:‘膚寸而合。’何休曰;‘側手為膚,按指為寸。’扶,讀為‘膚’。扶、膚古通用。”

III

ㄆㄨˊ

〔《集韻》蓬甫切,平模,並。〕

見“扶服”。

阅读:1764

●扶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