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
九字的筆畫:2畫;
I
ji·
ㄐ〡ㄡˇ
〔《廣韻》舉有切,上有,見。〕
1.數詞。八加一所得。
《書·堯典》:“九載績用弗成。”
唐劉知幾《史通·六家》:“因為《九州春秋》,州為一篇,合為九卷。”
清袁枚《隨園隨筆·原始》:“世祖賜其妻姚裏世人九口,馬九匹,白金九定。”
2.泛指多數。
北魏酈道元《水經註·河水一》:“崑崙,九流分逝。”
明高啟《京師同宿左掖朱嘗約至江上見訪》詩:“還鄉何事翻離阻,春樹暮雲隔九峰。”
清汪中《述學·釋三九上》:“凡一二之所不能盡者,則約之以三,以見其多;三之所不能盡者,則約之以九,以見其極多。”參見“九死”。
3.“九九”的簡稱。
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九二回:“今年九裏這們冷天,隻怕你老人家就是壽長,也活不成。”
柳青《創業史》第二部第一章:“頭九、二九不算九,小寒到大寒才冷呀。”詳“九九”。
4.“九日”的簡稱。指重陽節。
清納蘭性德《蔔算子·五日》詞:“青鬢長青自古誰?彈指黃花九。”參見“九日”。
5.《周易》以陽爻為九。
《易·乾》:“初九,潛龍勿用。”
孔穎達疏:“陽爻稱九,陰爻稱六。”
6.《易》卦的“離”配南方,其數配“九”,故以九指南方。
《素問·五常政大論》:“眚於九。”
王冰註:“九,南方也。”
7.古方言。背向。
《後漢書·西南夷傳·哀牢》:“其母鳥語,謂背為九。”
8.通“久”。
《莊子·至樂》:“黃軦生乎九猷。”
郭象註引李頤雲:“九宜為久。久,老也。”
9.姓。
明代有九聚。見清王士禛《池北偶談·談異一·奇姓》。
II
jiū
ㄐ〡ㄡ
〔《集韻》居尤切,平尤,見。〕
通“鳩”。
聚。
《莊子·天下》:“禹親自操橐耜,而九雜天下之川。”
陸德明釋文:“九音鳩。本亦作鳩,聚也。”
阅读:190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