褪
褪字的筆畫:14畫;
I
tùn
ㄊㄨㄣˋ
〔《字彙》吐困切〕
1.衣裝、服飾等穿著或套著的東西因寬鬆而脫出。
宋歐陽修《浣溪沙》詞之一:“束素美人羞不打,卻嫌裙慢褪纖腰。”
《西遊記》第四二回:“那天罡刀都變做倒鬚鉤兒,狼牙一般,莫能褪得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五二回:“誰知鐲子褪了口,丟在草根底下,雪深了,沒看見。”
2.萎謝。
宋蘇軾《蝶戀花·春景》詞:“花褪殘紅青杏小,燕子飛時,綠水人家繞。”
《剪燈餘話·田洙遇薛濤聯句記》:“褪英浮雨澗,殘蕊漾風潮。”
3.謂隱藏在袖內。
元高文秀《襄陽會》第三摺:“懷揣日月,袖褪乾坤。”
《金瓶梅詞話》第二八回:“這陳經濟把鞋褪在袖中。”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十三回:“隻見他把右手褪進袖口去摸了半日,摸出兩個香錢來遞給安太太。”
II
tuì
ㄊㄨㄟˋ
1.減色;消退。
前蜀李珣《浣溪沙》詞:“入夏偏宜淡薄粧,越羅衣褪鬱金黃。”
宋周邦彥《滿江紅》詞:“蝶粉蜂黃都褪了,枕痕一線紅生肉。”
魯迅《仿徨·長明燈》:“人們的臉上不特已不緊張,並且早褪盡了先前的喜悅的痕跡。”
2.引申為脫落;剝落。
魯迅《吶喊·鴨的喜劇》:“待到小鴨褪了黃毛,愛羅先珂君卻忽而渴念著他的‘俄羅斯母親’了,便匆匆的向赤塔去。”
張天翼《移行·溫柔製造者》:“這會客室可不大高明,中間那張大菜桌子全褪了漆。”
3.後退,退卻。
宋沈與求《泛舟阻風》詩:“十篙八九褪,逆勢何乃爾?”元楊顯之《瀟湘雨》第一摺:“待趨前,還褪後,我則索慌忙施禮半含羞。”
劉大白《黃昏》詩:“這有限的斜陽,一寸一寸地向西褪,一寸一寸地和黃昏近。”
阅读:142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