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人
1.銅鑄的人像。
《孔子家語·觀周》:“孔子觀周,遂入太祖後稷之廟,堂右階之前,有金人焉。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:古之慎言人也。”
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收天下兵,聚之鹹陽,銷以為鍾鐻,金人十二,重各千石,置廷宮中。”
張守節正義引唐袁郊《三輔舊事》:“聚天下兵器,鑄銅人十二,各重二十四萬斤。”
唐盧照鄰《五悲·悲昔遊》:“灞池則金人列岸,太華則玉女臨峰。”
《文學源流》:“若夫金人垂銘,丹書著戒,詞非甚質,恐未足徵。”
2.指佛像。
《史記·匈奴列傳》:“漢使驃騎將軍去病將萬騎出隴西……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。”
張守節正義:“金人即今佛像。”
唐楊衡《遊峽山寺》詩:“照耀芙蓉壺,金人居上頭。”
清趙翼《大石佛歌》:“粵稽象教本西來,休屠金人著史策。”
章炳麟《建立宗教論》:“視此金人桃梗,以為有無上之靈……則其自誣實甚。”
3.指以金箔或綵紙刻剪成的人。
宋蘇軾《雅安人日次舊韻》之二:“屏間帶日金人活,頭上迎風綵勝翻。”
馮應榴合註:“《藝文類聚》引《荊楚歲時記》:人日剪綵為人,或縷金薄帖屏風上,或戴之,像人入新年,形容改新。”
4.指金國。
宋侯延慶《退齋筆錄·卻掃編上》:“建炎二年戊申,楊淵守吉州,是年車駕駐蹕維揚,江南諸郡日虞金人深入。”
清黃燮清《黃天蕩懷古》詩:“八千勁旅走熊羆,曾斷金人十萬師。”
阅读:134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