斷句
(斷句,斷句)
1.即絕句。
《南史·宋晉熙王昶傳》:“在道慷慨為斷句曰:‘白雲滿鄣來,黃塵半天起,關山四面絕,故鄉幾千裏。’”清陳田《明詩紀事丙籤·張弼》:“東海詩有豪氣,不受羈勒,七言斷句,尤推擅場。”
清曹寅有《題廊前玉蘭二斷句》。
2.古書無標點符號,誦讀時根據文義作停頓,或同時在書上按停頓加圈點,叫做斷句。這種“句”往往比現在語法所講的“句”短。
唐劉知幾《史通·浮詞》:“伊惟夫蓋,發語之端也;焉哉矣兮,斷句之助也。”
清俞樾《茶香室叢鈔·殿試卷以紅圈斷句》:“讀卷官於文之佳者,以紅圈斷句。”
魯迅《花邊文學·點句的難》:“看了《袁中郎全集校勘記》,想到了幾句不關重要的話,是:斷句的難。”
3.片斷的句子;零碎的句子。
許傑《江邊小景》:“‘水深火熱,水深火熱之中喲!’我忽然想起這樣的一句斷句來。”
沙汀《淘金記》十一:“然而,不管怎樣,寡婦的答覆,依舊是些不著邊際的自怨自艾的斷句。”
阅读:118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