荒荒
I
1.驚擾貌。荒,通“慌”。
《宣和遺事》前集:“當初隻為五代時分,天下荒荒離亂,朝屬梁而暮屬晉,幹戈不息。”
元關漢卿《單刀會》第三摺:“那時節天下荒荒,恰周秦早屬了劉項,分君臣先到鹹陽。”
2.指匆忙,倉促。
《警世通言·福祿壽三星度世》:“卻說劉本道沿著江岸,荒荒走去,從三更起,仿佛至五更,走得腿腳酸疼。”
3.蕭條;冷落。
明方孝孺《祭童伯禮》:“荒荒我裏,士習日陋。誰能易之?力不能救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雲翠仙》:“﹝樵人﹞舁歸其家。至則門洞敞,家荒荒如敗寺。”
清虞名《指南公·舉義》:“倏倏兩世,荒荒一丘。”
II
1.黯淡迷茫貌。
唐杜甫《漫成》詩之一:“野日荒荒白,春流泯泯清。”
宋洪邁《夷堅乙誌·趙小哥》:“﹝趙小哥﹞狀貌短小,目視荒荒,有白膜蒙其上。”
清黃景仁《水調歌頭·嶽陽樓》詞:“一曲湘靈鼓罷,再聽汜人歌盡,天老月荒荒。”
2.猶昏昏。形神困乏貌。
明陳子龍《寄贈密之》詩:“春後荒荒病,歸來渺渺傷。”
阅读:124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