謝
簡體謝字的筆畫:12畫;繁體謝字筆畫:17畫。
(謝,謝)
xiè
ㄒ〡ㄝˋ
〔《廣韻》辭夜切,去禡,邪。〕
1.辭卻,辭職。
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大夫七十而致事,若不得謝,則必賜之幾杖。”
陳澔集說:“不得謝,謂君不許其致事也。如辭謝、代謝,亦皆卻而退去之義。”
宋趙彥衛《雲麓漫鈔》卷五:“魏孝文謂高閭曰:‘卿為中書監,職典文辭,若情思不至,應謝所任。’”
2.推辭;拒絕。
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嬰(陳嬰)謝不能,遂彊立嬰為長,縣中從者得二萬人。”
《漢書·汲黯傳》:“上以為淮陽,楚地之郊也,召黯拜為淮陽太守。
黯伏謝不受印綬。”
清徐士鑾《宋艷·奇異》:“屏人密問之,謝無有。”
3.引申為不用。
唐韓愈《醉贈張秘書》詩:“至寶不雕琢,神功謝鋤耘。”
宋陸遊《夜坐示桑甥十韻》:“大巧謝雕琢,至剛反摧藏。”
清二石生《十洲春語·評花小詩·應阿鳳》:“屏棄羅紈謝粉脂,豐神亦復減他時。”
4.辭別。
《史記·張耳陳餘列傳》:“有廝養卒謝其舍中曰:‘吾為公說燕,與趙王載歸。’”
《玉臺新詠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:“往昔初陽歲,謝家來貴門。”
唐盧綸《送元昱尉義興》詩:“去矣謝親愛,知予髮已華。”
清張正茂《龜臺琬琰·英妃》:“妃腋下忽生碧毛,謝司列曰:‘我碧毫小仙也。久為世混,今當去。’”
5.引申為離開。
清洪昇《長生殿·情海》:“雖謝塵緣,難返仙庭。”
清戴名世《〈傅天集〉序》:“﹝高不騫﹞性不耽榮利,謝舉場者已數十年。”
6.消失;雕謝。
南朝梁沈約《與約法師書》:“其事未遠,其人已謝。”
北魏酈道元《水經註·洛水》:“猿徒喪其捷巧,鼯族謝其輕工。”
唐元稹《有鳥》詩之十三:“妖姬謝寵辭金屋,雕籠又伴新人宿。”
劉半農《〈瓦釜集〉附錄·隔河望見野花紅》:“等到路通花要謝,苗籃捚水一場空。”
7.指脫落。
魏巍《東方》第一部第十四章:“你瞧別人三十歲沒有事兒,你倒謝了頂了。”參見“謝頂”。
8.衰敗,衰落。
《北齊書·元暉業傳》:“暉業以時運漸謝,不復圖全,唯事飲啗。”
宋葉適《宿覺庵》詩:“宿覺名未謝,殘山今尚存。”
9.除去。
唐李白《贈僧崖公》詩:“冥機發天光,獨朗謝垢氛。”
清袁於令《西樓記·砥誌》:“妹子,你這等洗脂謝粉,定有個心上人在那裏。”
10.避免;避開。
南朝宋謝靈運《遊赤石進帆海》詩:“矜名道不足,適己物可忽。請附任公言,終然謝夭伐。”
宋陸遊《獨坐閑詠》之二:“深掩柴門謝世紛,南山時看起孤雲。”
清李漁《閑情偶寄·詞曲上·結構》:“但矢一字之公,可謝千秋之罰。”
11.缺乏;少。
南朝宋鮑照《為柳令謝驃騎表》:“適野謝山川之誌,輟耕無鴻鵠之歎。”
南朝梁鍾嶸《詩品·總論》:“詞既失高,則宜加事義。雖謝天才,且表學問,亦一理乎!”宋陸遊《四鼓酒醒起步庭下》詩:“鴟溝謝拍拍,鴻路迫冥冥。”
12.遜讓;不如。
《後漢書·宦者傳序》:“或稱伊霍之勳,無謝於往載。”
唐李白《上皇西巡南京歌》之五:“萬國同風共一時,錦江何謝曲江池?”清姚鼐《次韻答吳竹橋》:“文章已謝當時好,止足寧希史傳名。”
13.更替;輪替。
《莊子·秋水》:“何少何多,是謂謝施。”
成玄英疏:“謝,代也。施,用也。夫物或聚少以成多,或散多以為少,故施用代謝,無常定也。”
《淮南子·兵略訓》:“若春秋有代謝,若日月有晝夜,終而復始,明而復晦。”
14.道歉;認錯。
《戰國策·秦策一》:“嫂蛇行匍伏,四拜,自跪而謝。”
《隋書·李密傳》:“請斬謝眾,方可安輯。”
清顧炎武《與李中孚書》:“於是有免死之周,食嗟來之謝,而古人不以為非也。”
15.慚愧;不安。
《文選·顏延之〈贈王太常〉詩》:“屬美謝繁翰,遙懷具短劄。”
李善註:“謝,猶慚也。”
呂向註:“愧我無繁辭之翰綴屬君之美事,然遠寫懷抱具短劄之中。”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指瑕》:“雖有俊才,謬則多謝。”
唐玄宗《送張說巡邊》詩:“茂先慚博物,平子謝文章。”
16.酬謝;酬答。
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下》:“解狐舉邢伯柳為上黨守,柳往謝之。”
《後漢書·皇甫規傳》:“交搆豪門,競流謗讟,雲臣私報諸羌,謝其錢貨。”
李賢註:“謝,猶讎也。”
《新唐書·李光弼傳》:“萬有一不捷,當自刎以謝天子。”
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草檄》:“人人共憤,皆思寸磔馬阮,以謝先帝。”
17.指謝儀,報酬。
漢桓寬《鹽鐵論·疾貪》:“為醫以拙矣,又多求謝。”
唐韓愈《試大理評事王君墓誌銘》:“若能令翁許我,請進百金為嫗謝。”
18.泛指感謝。
《漢書·張安世傳》:“嘗有所薦,其人來謝。
安世大恨,以為舉賢達能,豈有私謝邪?”宋秦觀《次韻裴仲謨和何先輩》:“多謝名郎傳綠綺,愧無佳句比南金。”
19.問候,問。
《漢書·李陵傳》:“霍子孟、上官少叔謝汝。”
顏師古註:“謝,以辭相問也。”
漢宋子侯《董嬌饒》詩:“請謝彼姝子:‘何為見損傷?’”元揭傒斯《送張掾序》:“君行見吾故人朱仲章,亦稱高明果毅、公而忘私人也,其為我謝焉。”
20.告知,語。
《戰國策·齊策六》:“秦始皇嘗使使者遺君王後玉連環……君王後引椎椎破之,謝秦使曰:‘謹以解矣!’”
《漢書·周勃傳》:“使人稱謝:‘皇帝敬勞將軍。’”顏師古註:“謝,告也。”
《題紅葉》詩:“殷勤謝紅葉,好去到人間!”宋王安石《送程公闢之豫章》詩:“使君謝吏趣治裝,我行樂矣未渠央!”
21.解答,敘述。
漢王充《論衡·謝短》:“以儒生修大道,以文吏曉簿書,道勝於事,故謂儒生頗勝文吏也。此職業外相程相量,其內各有所以為短,未實謝也。”
22.龜的一種。行而頭仰,用以占蔔不靈。
《爾雅·釋魚》:“龜俯者靈,仰者謝。”
邢昺疏:“行頭仰。”
聞一多《〈爾雅〉新義·龜俯者靈,仰者謝》:“《詩·小旻》‘我龜既厭,不我告猶’箋:‘蔔筮數而瀆龜,龜靈厭之,不復告其所圖之吉兇,言雖得兆,占繇不中。’是謝即不靈之謂。”參閱《周禮·春官·龜人》。
23.通“榭”。
《公羊傳·宣公十六年》:“宣謝者何?宣宮之謝也。”
何休註:“室有東西廂曰廟,無東西廂,有室曰寢,無室曰謝。”
《荀子·王霸》:“臺謝甚高。”
楊倞註:“謝與‘榭’同。”
24.古邑名。故城在今河南省唐河縣南。
周申伯遷於此。一說,即今河南省信陽市。
《詩·大雅·崧高》:“亹亹申伯,王纘之事,於邑於謝,南國是式。”
毛傳:“謝,周之南國也。”
馬瑞辰通釋:“今在汝寧府信陽州境,《明一統誌》‘今汝寧府信陽州在南陽府城北二百七十裏,州境內有古謝城’是也。”
《國語·鄭語》:“謝西之九州,何如?”韋昭註:“謝,宣王之舅申伯之國,今在南陽。”
北魏酈道元《水經註·比水》:“比水又西南流,謝水註之,水出謝城北。其源微小,至城漸大。城周迴側水,申伯之都邑,《詩》所謂‘申伯番番,既入於謝’者也。”
25.姓。
春秋時魯有謝息。見《左傳·昭公七年》。
阅读:556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