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
赤字的筆畫:7畫;
I
chì
ㄔˋ
〔《廣韻》昌石切,入昔,昌。〕
1.淺朱色。亦泛指紅色。
《禮記·月令》:“﹝季夏之月﹞天子居明堂右個,乘朱路,駕赤騮。”
孔穎達疏:“色淺曰赤,色深曰朱。”
漢班固《西都賦》:“風毛雨血,灑野蔽天,平原赤,勇士厲。”
宋陸遊《幽居》詩:“迎霜南阜楓林赤,飽雨西村菜甲青。”
清方殿元《章貢舟中作歌》之五:“江窄風移萬山石,中天無雲炎日赤。”
毛澤東《菩薩蠻·大柏地》詞:“赤橙黃綠青藍紫,誰持彩練當空舞?”
2.古以赤為南方之色,後因以指南方。
《周禮·考工記·畫繢》:“雜五色,東方謂之青,南方謂之赤。”參見“赤方”、“赤位”。
3.讖緯家謂漢以火德王,火色赤,後因以借指漢朝。
《宋書·符瑞誌上》引《春秋玉版讖》:“代赤者魏公子。”參見“赤德”。
4.誅滅。
《文選·揚雄〈解嘲〉》:“客徒朱丹吾轂,不知一跌將赤吾之族也。”
李善註:“赤,謂誅滅也。”
唐柳宗元《與韓愈論史官書》:“範曄悖亂,雖不為史,其宗族亦赤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小翠》:“此禍水也,指日赤吾族矣!”
5.空盡無物。
宋王安石《讀詔書》詩:“日射地穿千裏赤,風吹沙度滿城黃。”
高曉聲《覓》三:“因為這兒的地,決不會赤,就是在冬天,田埂上也還有青草。”參見“赤地”、“赤貧”。
6.外表無所遮飾;裸露。
《水滸傳》第一○二回:“隻見一簇人亞肩叠背的圍著一個漢子,赤著上身,在那陰涼樹下,吆吆喝喝地使棒。”
明何景明《采葛篇》:“越婦腰鐮赤雙足,褰裳行歌入中谷。”
楊朔《木棉花》:“苦力們赤著脊梁,光著腳板,在推,在拉,在掮。”參見“赤立”、“赤身露體”。
7.純真;忠誠。
唐杜甫《惜別行送劉僕射判官》:“以茲報主寸心赤,氣卻西戎迴北狄。”
清洪昇《長生殿·權哄》:“微臣呵,寸心赤,隻有吾皇鑒昭。”
8.指真誠之心。
《隋書·宇文慶傳》:“不以庸下,親蒙推赤。”
明劉若愚《酌中誌·三朝典禮之臣紀略》:“凡田所進納禦前錢糧,皆兩人設處置辦,田亦推赤不疑。”參見“赤心”。
9.“赤子”的簡稱。本指嬰兒,後亦比喻百姓。
《明史·循吏傳·徐九思》:“﹝九思﹞為治,於單赤務加恩,而禦豪猾特嚴。”
清陳元龍《粵西舊無育嬰堂創建告成有作》詩:“聖治重仁育,保民如保赤。”
清張映辰《捉騾行》:“方今朝廷愛黎赤,如救焚溺療饑荒。”
10.指鮮血。
清程嘉燧《和東坡岐亭戒殺詩》:“不見屠沽林,哀號目流赤。”
11.用以象徵革命或革命勝利。
郭沫若《滿江紅》詞:“迎東風革命展紅旗,乾坤赤。”
12.舊時亦以指共產黨。
魯迅《書信集·致李霽野》:“這裏現亦大討其赤,中大學生被捕者有四十餘人。”
13.蒙古語中表示“人”的後綴,猶漢語的“者”。
《元史·兵誌二》:“為天子主文史者,曰必闍赤。親烹飪以奉上飲食者,曰博爾赤。侍上帶刀及弓矢者,曰雲都赤、闊端赤。”
明黃元吉《流星馬》第二摺:“虎兒赤吹彈,保兒赤割肉,畢徹赤把體面。”
14.象聲詞。
元李文蔚《燕青博魚》第三摺:“那廝赤的喚了一聲,那妮子赤的應了一聲,早是這吃敲才膽硬。”
15.“赤縣”的簡稱。
《舊唐書·嚴震傳》:“鄭縣升為赤,諸縣升為畿。”
《宋史·王安禮傳》:“未三月,三獄院及畿、赤十九邑,囚繫皆空。”參見“赤縣”。
16.通“尺”。
戰國楚宋玉《釣賦》:“餌若蛆螾,釣如細鍼,以出三赤之魚於數仞之水中。”
漢應劭《風俗通·正失·封泰山禪梁父》:“封者立石高一丈二赤。”
《意林》卷四引《風俗通》作“尺”。
宋蔡絛《鐵圍山叢談》卷五:“釋氏者,身長丈六赤……瑞象則八赤而已,蓋減師之半。”
17.通“斥”。指斥候,古代軍中偵察敵情的人。
《史記·晉世家》:“﹝成公﹞六年,伐秦,虜秦將赤。”
司馬貞索隱:“赤即斥,謂斥候之人也。按宣八年《左傳》雲:‘晉伐秦,獲秦諜,殺諸絳市。’蓋彼諜即此赤也。”
II
chì
ㄔˋ
〔《集韻》七跡切,入昔,清。〕
除掉;掃除。參見“赤犮”。
阅读:160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