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
簡體創字的筆畫:6畫;繁體創字筆畫:12畫。
(創,創)
I
chuāng
ㄔㄨㄤ
〔《廣韻》初良切,平陽,初。〕
“戧”的今字。
1.創傷。
《戰國策·燕策三》:“秦王復擊軻,被八創。”
《史記·蕭相國世家》:“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,攻城略地,功最多,宜第一。”
《北史·張定和傳》:“從上柱國李充征突厥,先登陷陣,虜刺之中頸,定和以草塞創而戰,神氣自若。”
《續資治通鑒·宋真宗鹹平三年》:“柳中流矢,裹創而戰,眾皆披靡。”
魯迅《二心集·我們要批評家》:“因為不過是‘扭’而已矣,所以大創是沒有的,僅僅喘著氣。”
2.傷害。
《韓非子·大體》:“故車馬不疲弊於遠路,旌旗不亂於大澤,萬民不失命於寇戎,雄駿不創壽於旗幢。”
陳奇猷集釋引太田方曰:“駿,同俊。此謂搴旗之勇士不賊害其命於戰陣也。”
《漢書·薛宣傳》:“宣子況為右曹侍郎,數聞其語,賕客楊明,欲令創鹹面目,使不居位。”
顏師古註:“創謂傷之也。”
清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如是我聞一》:“此術士道雖淺,創之過甚,恐他術士來報復。”
3.砍;劈。
清魏源《〈海國圖誌〉敘》:“鉤稽貫串,創榛闢莽,前驅先路。”
《紅旗渠頌·石匠之歌》:“什麽樣的硬石他都能創下來。”
4.通“瘡”。
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頭有創則沐。”
《宋書·索虜傳》:“將士眼皆生創,死者太半。”
《新唐書·獨孤郎傳》:“文宗初,遷工部侍郎,出為福建觀察使,創發背卒,贈右散騎常侍。”
II
chuàng
ㄔㄨㄤˋ
〔《廣韻》初亮切,去漾,初。〕
亦作“刱”。
1.始造。
《漢書·敘傳下》:“叔孫奉常,與時抑揚,稅介免胄,禮義是創。”
顏師古註:“創,始造之也。”
唐白居易《達聰明致理化策》:“此皆我烈祖所刱,累聖所奉。”
清章學誠《文史通義·天喻》:“其前人所略,而後人詳之;前人所無,而後人創之。”
曹禺《北京人》第一幕:“敬德公,這位起家立業的祖先創下了一條規矩。”
2.初始。
北魏酈道元《水經註·穀水》:“皇居創徙,宮極未就,止蹕於此。”
清嚴有禧《漱華隨筆·人輿》:“張弘靖以宰相鎮幽州,用人輿出入。將士創見駭怒。”
3.建造。
《新唐書·李昭德傳》:“武後營神都,昭德規創文昌臺及定鼎、上東諸門,標置華壯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狐女》:“日已西下,君姑止此。我相佳地,暫創一室,以避虎狼。”
4.撰寫;創作。
宋孫光憲《北夢瑣言》卷一:“有劉三復者,少貧,苦學有才思……德裕試其所為,謂曰:‘子可為我草表,能立就,或歸以創之?’”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張鴻漸》:“張服其言,悔之,乃宛謝諸生,但為創詞而去。”
5.超出;擴大。
宋葉適《蔣公墓誌銘》:“臣欲擇朝士曉暢民事者,先於一路考財賦所從,孰經常,孰橫斂,某創支,某定例。”
金王若虛《太一三代度師蕭公墓表》:“明年,河復,本觀殿宇穨毀且盡。師次第繕完,尋復一新,而增創者幾倍。”
《元典章·朝綱一·政紀》:“今後除重事並刱支錢糧必合咨稟者,議擬咨來·其餘公事應合與決者,隨即從公依例與決。”
6.懲治;警戒。
《書·益稷》:“予創若時。”
孔傳:“創,懲也。”
明徐光啟《農政全書》卷四四:“不於此輩創一警百,而懲噎廢食,亦復何官不可廢,何事不可已耶?”
7.同“闖”。多見於俗文學作品。
元無名氏《黃鶴樓》第一摺:“喒正是低著頭往虎窟龍潭創,卻正是合著眼去那地網天羅裏撞。”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一回:“我何玉鳳從十二歲一口單刀創了這幾年,甚麽樣兒的事情都遇見過。”
8.通“愴”。參見“創楚”。
阅读:229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