雕刻
1.在木、石、骨、金屬上刻鏤。
北魏酈道元《水經註·湍水》:“說者言,初開金銀銅錫之器,朱漆雕刻之飾爛然。”
南朝梁劉孝標《廣絕交論》:“雕刻百工,鑪捶萬物。”
清王士禛《池北偶談·談藝四·樊川集》:“予舊藏杜牧之《樊川集》二十卷,後見徐建庵所藏宋版本,雕刻最精。”
2.指雕刻品。
宋沈括《夢溪筆談·神奇》:“園中菜花悉成荷華,仍各有一佛坐於花中,形如雕刻。”
郭沫若《蘇聯紀行·六月十三日》:“街頭充塞著洋貨,純粹的印度貨以手工品為多,象牙雕刻,沈香匣,漆花皮篋,觸目皆是。”
朱自清《歐遊雜記·威尼斯》:“未來派立體派的圖畫雕刻,都可見到。”
3.喻刻意修飾文辭。
唐杜甫《寄劉峽州伯華使君》詩:“雕刻初誰料,纖毫欲自矜。”
金元好問《秦略》:“詩尚雕刻,而不欲見斧鑿痕。”
清沈德潛《明詩別裁集·李夢陽詩序》:“空同五言古,宗法陳思康樂,然過於雕刻,未極自然。”
4.猶砥礪。
《清史稿·禮誌一》:“縱其間淳澆世殊,要莫不弘亮天功,雕刻人理,隨時以樹之範。”
阅读:98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