責
簡體責字的筆畫:8畫;繁體責字筆畫:11畫。
(責,責)
I
zé
ㄗㄜˊ
〔《廣韻》側革切,入麥,莊。〕
“債”的古字。
1.索取,求取。
《墨子·公孟》:“勸於善言而葬,已葬而責酒於其四弟。”
唐顏萱《過張祜處士丹陽故居》詩:“柴扉草屋無人問,猶向荒田責地征。”
《清史稿·太祖紀》:“有智略,謀恢復,殲其仇,且責其地焉。”
嚴復《辟韓》:“又安用此高高在上者,脧我以生,出令令我,責所出而誅我,時而撫我為後,時而虐我為仇也哉?”
2.要求;期望。
《論語·衛靈公》:“躬自厚,而薄責於人,則遠怨矣。”
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:“責己厚,責人薄,所以遠怨咎。”
《史記·汲鄭列傳》:“其治,責大指而已,不苛小。”
宋嶽飛《辭男雲特轉恩命劄子》:“臣聞君之馭臣,固不吝於厚賞,父之教子,豈可責以近功。”
章炳麟《訄書前錄·客帝匡謬》:“今弗能昌言自主,而以責宣尼之主祏,面欺!”
3.責令,督促。
《史記·絳侯周勃世家》:“勃不好文學,每召諸生說士,東鄉坐而責之:‘趣為我語。’其椎少文如此。”
唐韓愈《曹成王碑》:“太妃薨,王棄部隨喪之河南葬,及荊,被詔責還。”
《明史·食貨誌二》:“請責州縣官,於農隙時,令裏甲等倣洪武、正統間魚鱗、風旗之式,編造圖冊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促織》:“此物故非西產;有華陰令欲媚上官,以一頭進,試使鬥而才,因責常供。”
4.譴責,責備。
《管子·大匡》:“文姜通於齊侯,桓公聞,責文姜。”
宋王安石《答司馬諫議書》:“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,未能助上大有為,以膏澤斯民,則某知罪矣。”
魯迅《且介亭雜文末編·三月的租界》:“狄克先生一聽到‘有人’的話,立刻同意,責別人不來指出‘許多問題’了。”
5.指詰問。
《史記·酷吏列傳》:“天子果以湯懷詐面欺,使使八輩簿責湯。”
唐韓愈《嘲鼾睡》詩:“孰雲天地仁,吾欲責真宰。”
宋樂史《楊太真外傳》:“上乃出驛門勞六軍。六軍不解圍,上顧左右責其故。”
6.懲處、處罰。
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夫賢主者,必且能全道而行督責之術者也。”
司馬貞索隱:“督者,察也。察其罪,責之以刑罰也。”
《晉書·四夷傳·夫餘國》:“其法:殺人者死,沒入其家;盜者一責十二。”
唐韓愈《中大夫陝府左司馬李公墓誌銘》:“改拜陝府左司馬,公又喜曰:‘是官無所職,吾其不以吏事受責死矣。’”宋蘇軾《與王定國書》:“罪大責輕,得此已幸,未嘗戚戚。”
7.特指鞭撲,責打。
《新五代史·梁文惠皇後王氏傳》:“﹝劉崇﹞患太祖慵墮不作業,數加笞責。”
《冷眼觀》第三回:“﹝曾大令﹞就當場將那兇手重責了二千板子,打得皮開血綻,釘鐐收禁。”京劇《獵虎記》第三場:“若是三日獵不著猛虎,就要重責八十,枷號一月。”
8.貶謫。
《舊五代史·周書·世宗紀一》:“﹝申師厚﹞不俟詔離任,故責之。”
宋蘇軾《東坡誌林·僧伽何國人》:“余在惠州,忽被命責儋耳。”
《宣和遺事》後集:“蔡攸責永州安置。”
9.責任,職責。
《書·金縢》:“若爾三王,是有丕子之責於天,以旦代某之身。”
俞樾《群經平議·尚書三》:“謂爾三王在天,若有疾病扶持之事,必須子孫任其責,則請以旦代某也。”
宋葉適《〈謝景思集〉序》:“今公槁藏已久,懼遂淪墜,使真能文者不見信於後,此希孟之責也。”
葉劍英《憶江南·贈西安搪瓷廠職工同誌》詞:“手轉機輪歌奮進,戎場曾作健兒身,骨幹責非輕。”
10.特指罪責。
晉庾亮《讓中書令表》:“臣雖不達,何事背時違上,自貽患責邪?”
《新唐書·齊映傳》:“會馬駭突,帝恐傷映,詔捨轡,固不去,曰:‘馬奔踶,不過傷臣,捨之,或犯清蹕,臣雖死,不足償責。’”
《封神演義》第十一回:“姑看諸卿所奏赦免(姬昌),但恐他日歸國有變,卿等不得辭其責矣!”
11.謂立下或寫下。
唐皇甫枚《三水小牘·埋蠶受禍》:“先集鄰保責手狀。”
宋俞文豹《吹劍四錄》:“高宗時,內侍黃彥節移竹栽入內,丞相趙鼎見之,呼彥節責軍令狀,日下罷役。”
明陶宗儀《輟耕錄·鄧山房》:“一日,謝後遣巨璫召至內後門,泣降德音,且令其責軍令狀,使無泄。”
12.見“責責”。
13.通“積”。聚積。
銀雀山漢墓竹簡《孫子兵法·軍爭》:“軍毋無輜重﹝□□﹞糧食則亡,無委責則亡。”
銀雀山漢墓竹簡《孫臏兵法·見威王》:“曰我將欲責仁義,式禮樂,垂衣裳,以禁爭奪。”整理小組註:“責,借為積。”
II
zhài
ㄓㄞˋ
〔《集韻》側賣切,去卦,莊。〕
“債”的古字。
《管子·輕重乙》:“君直幣之輕重,以決其數,使無券契之責。”
尹知章註:“責,讀曰債。”
《漢書·食貨誌上》:“當具有者半賈而賣,亡者取倍稱之息,於是有賣田宅、鬻子孫以償責者矣。”
清袁枚《隨園隨筆·摘〈史記〉註》:“赧王為諸侯所逼,負責於民,乃上臺避之,號避責臺。”
阅读:221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