裝聾作啞
【成語】:裝聾作啞
【拼音】:zhuāng lóng zuò yǎ
【出處】:元·馬致遠《青衫淚》第四折:“可怎生裝聾作啞?”
【示例】:自己的事為甚麽要讓旁人擺布,自己還~! ★聞一多《組織民眾與保衛大西南》
【近義詞】:不聞不問、裝模作樣、矯柔造作
【反義詞】:振聾發聵
【歇後語】:耳朵塞棉花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賓語、狀語;指故意當不知道
【英文】:turn deaf ear to
【法文】:faire le sourd
【德文】::sich taub und stumm stellen
(裝聾作啞,裝聾作啞)
明李贄《與友朋書》:“周裝聾作啞,得老子之體,是故與之語清淨寧一之化,無為自然之用,如以石投水,不相逆也。”
《醒世恒言·張孝基陳留認舅》:“﹝那先生﹞三來又貪著些小利,總然有些知覺,也裝聾作啞,隻當不知。”
魯迅《三閑集·在鐘樓上》:“於是隻好襲用仙傳的古法,裝聾作啞,置之不問不聞之列。”亦作“裝聾做啞”、“裝聾裝啞”。
《花月痕》第四七回:“你不想中國三十年兵燹,是那個開端?前前後後蹧蹋幾許生靈,你還裝聾做啞麽?”巴金《秋》三九:“媽的意思" href="dictscitmibk2o5j.html">姑媽的意思很對。如今倒是裝聾做啞的人可以過點清靜日子。”
茅盾《小巫》一:“菱姐幾次三番乘機會說起娘在上海不知道是怎樣過日子,老爺隻是裝聾裝啞。”
阅读:154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