諧
簡體諧字的筆畫:11畫;繁體諧字筆畫:16畫。
(諧,諧)
xié
ㄒ〡ㄝˊ
〔《廣韻》戶皆切,平皆,匣。〕
1.和合;協調。
《書·舜典》:“八音克諧,無相奪倫,神人以和。”
宋李廷忠《沁園春·劉總幹會飲同寮出示新詞席上用韻》詞:“堪憐倦客情懷。聽吹竹彈絲金奏諧。”
清戴名世《〈野香亭詩〉序》:“而舉其所閱歷與睹記者,往往即事以徵情,取之於心而諧之於韻。”
2.辦妥;辦成。
《後漢書·五行誌一》:“南陽有童謠曰:‘諧不諧,在赤眉,得不得,在河北。’”晉幹寶《搜神記》卷十八:“亭民曰:‘此不可宿,前後宿此,未有活者。’書生曰:‘無苦也。吾自能諧。’遂住廨舍。”
《警世通言·宿香亭張浩遇鶯鶯》:“但患不諧,茍得諧,何患晚也。”
清李漁《鳳求凰·避色》:“功名未偶,姻事難諧。”
3.商議定。參見“諧價”。
4.辨別。
《列子·周穆王》:“予一人不盈於德而諧於樂。”
張湛註:“諧,辨。”
5.對照。
漢王充《論衡·自紀》:“諧於經不驗,集於傳不合。”
6.詼諧;戲謔。
《漢書·東方朔傳》:“上以朔口諧辭給,好作問之。”
清黃宗羲《柳敬亭傳》:“蓋敬亭極喜寫書調文,別字滿紙,故牧齋以此諧之。”
孫犁《淡定集·讀作品記(五)》:“他的語言,采取了長段排比,上下駢偶,新舊詞彙並用,有時寓莊於諧,有時寓諧於莊。”
阅读:138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