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躬

躬字的筆畫:10畫;

gōng

ㄍㄨㄥ

〔《廣韻》居戎切,平東,見。〕

“窮”的被通假字。

1.身;身體。

《易·蒙》:“六三,勿用取女,見金夫,不有躬。”

朱熹本義:“女之有金夫而不能有其身之象也。”

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心煩於慮而身親其勞,躬胝無胈,膚不生毛。”

司馬貞索隱引張揖曰:“躬,體也。”

唐韓愈《太原王公神道碑銘》:“袪蔽於目,釋負於躬。”

清周亮工《庚子重九雜感》詩:“歎息此危躬,不若薤上露。”

2.引申指生命。

漢劉向《九嘆·遠遊》:“見南郢之流風兮,殞余躬於沅湘。”

唐韓愈《祭石君文》:“如何奄忽,永喪其躬!”

3.自身;自己。

《詩·邶風·谷風》:“我躬不閱,遑恤我後。”

朱熹集傳:“而又自思我身且不見容。”

《禮記·樂記》:“好惡無節於內,知誘於外,不能反躬,天理滅矣。”

鄭玄註:“躬,猶己也。”

宋蘇軾《屈到嘗芰論》:“雖所趣不同,然皆篤於大義,不私其躬也如此。”

宋莊季裕《雞肋編》卷下:“淵聖皇帝以星變責躬。”

4.親自;親身。

《詩·小雅·節南山》:“弗躬弗親,庶民弗信。”

高亨註:“躬親,親自。此句言尹氏不親身管理政事。”

《儀禮·士昏禮》:“宗子無父母命之,親皆沒,己躬命之。”

鄭玄註:“躬,猶親也。”

章炳麟《訄書·冥契》:“﹝漢靈帝﹞躬擐甲介馬,稱無上將軍。”

魯迅《華蓋集續編·為半農題記〈何典〉後作》:“還未開手,而躬逢戰爭,在炮聲和流言當中,很不寧帖,沒有執筆的心思。”

5.本身具有。

《漢書·刑法誌》:“聖人既躬明悊之性,必通天地之心。”

顏師古註:“躬,謂身親有之。”

宋曾鞏《韓琦制》:“躬閎廓之材,體純一之德。”

明湯顯祖《〈騷苑笙簧〉序》:“榆林杜君韜武,以武爵貴介公子,躬上將之姿,而好左徒之業。”

6.將身腰彎下。

《管子·霸形》:“桓公變躬遷席,拱手而問曰:‘敢問何謂其本?’”

《西遊記》第二九回:“﹝八戒﹞把腰一躬,就長了有八九丈長。”

巴金《軍長的心》二:“還有幾個穿白衣的人躬著身子在瓦礫堆上找東西。”

7.指鞠躬行禮。

《官場現形記》第六回:“他們通統齊打一躬,才把個欽差閱兵大臣送出轅門。”

曹禺《王昭君》第三幕:“溫敦(一躬到地)恭送天子國舅。”

8.箭靶的上下幅。

《儀禮·鄉射禮》:“侯道五十弓。弓二寸,以為侯中;倍中以為躬;倍躬以為左右舌。”

鄭玄註:“躬,身也,謂中之上下幅也,用布各二丈。”

賈公彥疏:“身謂中、上中下各橫接一幅布者。”

清夏炘《學禮管釋·釋射侯》:“侯之制,以布為之……有侯中,有躬,有左右舌。”

9.文章或書法的樣式。

《法書要錄》卷五引唐竇臮《述書賦》上:“梁則高祖叔達,恢弘厥躬,泯規矩,合童蒙。”

10.通“窮”。窮盡。

馬王堆漢墓帛書《戰國縱橫家書·朱己謂魏王章》:“皆識秦﹝之欲無﹞躬(窮)也,非盡亡天下之兵而臣海內,必不休。”

11.通“窮”。窮迫;貧窮。

《公羊傳·宣公十五年》:“潞子之為善也躬,足以亡爾。”

王引之《經義述聞·春秋公羊傳》:“古字躬與窮通。躬,當讀為窮。

潞子之為善也窮,言潞子之為善,其道窮也。蓋潞子去俗歸義而無黨援,遂至於窮困。”

《大戴禮記·哀公問五義》:“躬為匹夫而不願富,貴為諸侯而無財。”

孔廣森補註:“躬,讀為窮。”

12.通“肱”。

《晏子春秋·諫下六》:“歌終,顧而流涕,張躬而舞。”

王念孫《讀書雜誌·晏子春秋一》:“張躬,即張肱也。躬字古讀若肱,故與肱通。

漢司隸校尉楊渙《石門頌》‘川澤股躬’,躬即肱字。”

13.衣服的中間部分。

14.通“恭”。

《禮記·緇衣》“《小雅》曰:‘匪其止共,惟王之邛’”唐陸德明釋文:“共音恭。

皇本作躬,雲:躬,恭也。”參見“躬己”。

阅读:2434

●躬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