幽隱
(幽隱,幽隱)
1.隱晦;隱蔽。
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:“甚僻違而無類,幽隱而無說,閉約而無解。”
漢蔡邕《述行賦》:“想宓妃之靈光兮,神幽隱以潛翳。”
葉聖陶《一個青年》:“這一回必須吐出細微幽隱的心情,如實表達,不稍移易。”
2.指隱蔽之處。
《韓非子·六反》:“夫陳輕貨於幽隱,雖曾史可疑也;懸百金於市,雖大盜不取也。”
3.隱居;潛藏。
漢嚴忌《哀時命》:“寧幽隱以遠禍兮,孰侵辱之可為。”
《禮記·表記》“君子隱而顯”唐孔穎達疏:“君子身雖幽隱,而道德潛通,聲名顯著,故雲隱而顯也。”
4.指隱居未仕的人。
《後漢書·郎顗傳》:“改元更始,招求幽隱,舉方正,徵有道,博采異謀,開不諱之路。”
《明史·於謙傳》:“且亨位大將,不聞舉一幽隱,拔一行伍微賤,以裨軍國,而獨薦臣子,於公議得乎?”
阅读:134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