承
承字的筆畫:8畫;
I
chéng
ㄔㄥˊ
〔《廣韻》署陵切,平蒸,禪。〕
1.奉,捧著。
《易·歸妹》:“上六無實,承虛筐也。”
孔穎達疏:“承虛筐者,筐本盛幣,此幣為實。今之無實,正是承捧虛筐無所有也。”
《左傳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子展執縶而見,再拜稽首,承飲而進獻。”
杜預註:“承飲,奉觴,示不失臣敬。”
唐袁郊《甘澤謠·紅線》:“承嗣遽出,使者乃以金合授之,捧承之時,驚怛絕倒。”
2.接受;承受。
《左傳·宣公三年》:“用能協於上下,以承天休。”
杜預註:“民無災害,則上下和而受天祐。”
晉王嘉《拾遺記·魏》:“靈芝聞別父母,歔欷累日,淚下霑衣。至升車就路之時,以玉唾壺承淚,壺則紅色。”
唐錢起《和李員外扈駕幸溫泉宮》詩:“遙羨枚臯扈仙蹕,偏承霄漢渥恩濃。”
清趙師俠《〈東京夢華錄〉跋文》:“余頃侍先大父與諸耆舊,親承謦欬,校之此錄,多有合處。”
3.敬奉。
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雅量》:“褚因舉手答曰:‘河南褚季野。’遠近久承公名,令於是大遽,不敢移公。”
4.敬詞。蒙受。
唐薛用弱《集異記·王維》:“岐王入曰:‘承貴主出內,故攜酒樂奉讌。’即令張筵。”
《古今小說·葛令公生遣弄珠兒》:“﹝申徒泰﹞稟道:‘承恩相呼喚,有何差使?’”
《紅樓夢》第二回:“承他的情,留我多住兩日。”
蕭軍《初秋之風》三:“在過節的席上,劉師父承黃老闆敬過幾杯酒。”
5.擔負;擔任。
《韓非子·難三》:“中期善承其任,未慊昭王也,而為所不知,豈不妄哉!”南朝宋謝靈運《謝封康樂侯表》:“豈臣尪弱,所當忝承?”
6.順從;奉承。
《詩·大雅·抑》:“子孫繩繩,萬民靡不承。”
《禮記·孔子閑居》:“子夏蹶然而起,負牆而立,曰:‘弟子敢不承乎?’”
《後漢書·楊震傳》:“弘農太守移良承樊豐等旨,遣吏於陝縣留停震喪,露棺道側。”
梁啟超《情聖杜甫》:“﹝杜甫﹞從小便心高氣傲,不肯趨承人。”
7.引申指接待。
唐吳兢《樂府古題要解》:“右古詞雲:‘天上何所有,歷歷種白榆’……始言婦有容色,能應門承賓。”
8.招認;承認。
《新唐書·酷吏傳·周興》:“俊臣曰:‘囚多不服,奈何?’興曰:‘易耳,內之大甕,熾炭周之,何事不承。’”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冤獄》:“惟媒述相謔之詞,以此疑朱。捕至,百口不承。”
9.繼承;接續。
《詩·秦風·權輿》:“籲嗟乎,不承權輿。”
毛傳:“承,繼也。”
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賞譽》:“使子繼父業,弟承家祀,有何不可?”唐韓愈《祭十二郎文》:“承先人後者,在孫惟汝,在子惟吾。”
宋耐得翁《〈都城紀勝〉序》:“中興已百餘年,列聖相承,太平日久,前後經營至矣。”
清俞樾《古書疑義舉例·分章錯誤例》:“‘求之不得’正承‘寤寐求之’而言,鄭分而二之,非是。”
10.次第;順序。
《左傳·昭公十三年》:“及盟,子產爭承。”
杜預註:“承,貢賦之次。”
孔穎達疏:“承者奉上之語,後承前,下承上,故以承為次。”
11.通“丞”。輔佐。也用為官名。
《左傳·哀公十八年》:“使帥師而行,請承。”
楊伯峻註:“請王任命輔佐者。”
《大戴禮記·保傅》:“博聞強記,接給而善對者,謂之承。承者,承天子之遺忘者也。”
《後漢書·伏湛傳》“柱石之臣,宜居輔弼”唐李賢註引《尚書大傳》:“古者天子必有四鄰,前曰疑,後曰承,左曰輔,右曰弼。天子有問無以對,責之疑;可誌而不誌,責之承;可正而不正,責之輔;可揚而不揚,責之弼。”承,今本《尚書大傳》作“丞”。
12.制止;抵禦。
《詩·魯頌·閟宮》:“戎狄是膺,荊舒是懲,則莫我敢承。”
朱熹集傳:“承,禦也。”一說通“乘”,欺淩之意。見朱駿聲《說文通訓定聲·升部》。
13.姓。
東漢有承宮。見《後漢書·承宮傳》。
II
zhěng
ㄓㄥˇ
〔《集韻》音蒸之上聲,上拯,章。〕
通“拯”。
援救。
《列子·黃帝》:“見一丈夫遊之,以為有苦而欲死者也。使弟子並流而承之。”
殷敬順釋文:“音拯。
《方言》‘出溺為承’,諸家直作拯。”
《易·艮》:“不拯其隨,其心不快”清阮元校勘:“《釋文》:‘不承,音拯救之拯。’是陸所據本作‘承’。”
III
zèng
ㄗㄥˋ
〔《字彙補》昨亙切〕
通“贈”。
饋贈。
《禮記·文王世子》:“至於賵賻承含,皆有正焉。”
鄭玄註:“承,讀為贈。”
陸德明釋文:“賵賻琀襚,贈喪之物也。”
IV
zhēng
ㄓㄥ
〔《集韻》諸仍切,平蒸,章。〕
古代地名用字。
《漢書·地理誌下》:“長沙國有承陽縣。”
顏師古註:“承水原出零陵永昌縣界,東流註湘也。”
V
zhèng
ㄓㄥˋ
〔《集韻》諸應切,去證,章。〕
古地名用字。
《漢書·匡衡傳》:“匡衡,字雅圭,東海承人也。”
顏師古註:“承,音證。”
阅读:663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