縷
簡體縷字的筆畫:12畫;繁體縷字筆畫:17畫。
(縷,縷)
lǚ
ㄌㄩˇ
〔《廣韻》力主切,上麌,來。〕
1.線。
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麻縷絲絮輕重同,則賈相若。”
《後漢書·王符傳》:“或斷截眾縷,繞帶手腕。”
南朝梁元帝《金樓子·立言下》:“先針而後縷,可以成帷蓋;先縷而後針,不可以成衣服。”
宋張先《天仙子》詞:“三月柳枝柔似縷,落絮倦,飛還戀樹。”
清王韜《淞濱瑣話·倪幼蓉》:“袖出紅綠縷各一,符三道,囑女於其人來時,繫於其髮。”
2.泛指細而長的東西,線狀物。
《三國誌·魏誌·文帝紀》:“喪亂以來,漢氏諸陵無不發掘,至乃燒取玉匣金縷,骸骨並盡。”
宋張先《漁家傲》詞:“贈我柳枝情幾許,春滿縷,為君將入江南去。”
清納蘭性德《鷓鴣天·送梁汾南還時方為題小影》詞:“分明小像沈香縷,一片傷心欲畫難。”
魯迅《〈吶喊〉自序》:“所謂回憶者,雖說可以使人歡欣,有時也不免使人寂寞,使精神的絲縷還牽著已逝的寂寞的時光。”
3.帛。
《管子·侈靡》:“朝縷綿,明輕財而重名。”
尹知章註:“縷,帛也。”
4.詳細;詳盡。
《文選·枚乘〈七發〉》:“雖有心略辭給,固未能縷形其所由然也。”
李善註:“縷,辭縷也。”
《三國誌·吳誌·諸葛恪傳》:“若於小小宜適,私行不足,皆宜闊略,不足縷責。”
宋邵博《聞見後錄》卷二三:“誣脅臣鄰,何足縷道。”
魯迅《墳·摩羅詩力說》:“惟文章亦然,雖縷判條分,理密不如學術,而人生誠理,直籠其辭句中,使聞其聲者,靈府朗然,與人生即會。”
5.疏通,分流。
《宋史·河渠誌三》:“然東西未有堤岸,若漲水稍大,必披灘漫出,則平流在北京、恩州界,為害愈甚。乞塞梁村口,縷張包口,開青豐口以東雞爪河,分殺水勢。”
6.切成細絲;抽成細絲。
宋羅大經《鶴林玉露·補遺》:“一日,令其作包子,﹝妾﹞辭以不能。詰之曰:‘既是包子廚中人,何為不能作包子?’對曰:‘妾乃包子廚中縷蔥絲者也。’”蕭紅《生死場》二:“金枝的心總是悸動著,時間像蜘蛛縷著絲線那樣綿長;心境壞到極點。”
7.一種刺繡方法。
漢王充《論衡·程材》:“刺繡之師,能縫帷裳;納縷之工,不能織錦。”
《晉書·四夷傳·大秦》:“能刺金縷繡及織錦縷罽。”
宋張先《於飛樂令》詞:“蜀紅衫,雙繡蝶,裙縷鶼鶼。”
8.連續不斷。
唐元稹《有酒》詩之八:“濟涓涓而縷貫,將奈何兮萬裏之渾黃。”
明張居正《奉旨迎母就養謝遣官郊勞疏》:“母氏幸存,亦逼桑榆之景,每欲就帝都而侍養,庶幾竊天祿以延齡,抱此縷情;憚於輶瀆。”
9.量詞。多用於細而長的事物。
唐韋應物《長安遇馮著》詩:“久別今已春,鬢絲生幾縷。”
宋王安石《山田久欲拆》詩:“霍霍反照中,散絲魚幾縷。”
元喬吉《清江引·即景》曲:“垂楊柳絲千萬縷,惹得閒情緒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二六回:“﹝寶玉﹞走至窗前,覺得一縷幽香,從碧紗窗中暗暗透出。”
10.通“褸”。衣破。
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:“篳路藍縷,以啟山林。”
杜預註:“藍縷,敝衣。”
宋葉適《沈元誠墓誌銘》:“夫士,毀簷隈巷,敗衣縷褐耳。”
清趙翼《梁制觀世音像歌》:“年深色黯質未改,但是斑駁非縷襤。”
阅读:254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