邈然
1.遙遠貌。
《韓詩外傳》卷五:“邈然遠望,洋洋乎,翼翼乎,必作此樂也。”
《晉書·孔坦傳》:“深明足下慷慨之懷,深痛足下不遂之誌。邈然永隔,夫復何言!”唐白居易《寄行簡》詩:“相去六千裏,地絕天邈然。”亦指久遠。
宋葉適《宿石門》詩:“邈然百世後,未忝騷人風。”
2.高遠貌。
《三國誌·吳誌·步騭傳》:“至其純粹履道,求不茍得,升降當世,保全名行,邈然絕俗,實有所師。”
晉陶潛《詠貧士》之四:“袁安困積雪,邈然不可幹。”
南朝齊王琰《冥祥記》:“蔭臥林薄,邈然自怡。”
宋秦觀《財用上》:“士大夫矯枉過直,邈然以風裁自持,不復肯言財利之事。”
3.猶茫然。
《文選·陸機<文賦>》:“或操觚以率爾,或含毫而邈然。”
張銑註:“率爾,謂文速成;邈然,謂文遲成也。”
北周庾信《賀新樂表》:“若使詳其音律,是所邈然,但能記其鏗鏘,於斯為幸。”
清曾國藩《林君殉難碑》:“又明年,國藩師次於此,弔君殉難之所,尋逝者之白骨,邈然其不可復識矣。”
4.懵懂貌。
唐韓愈《太原王公神道碑銘》:“復拜中書舍人,既至京師,儕流無在者,視同列皆邈然少年,益自悲。”
宋吳曾《能改齋漫錄·事實二》:“所接皆邈然少年,無可論舊事者。”
阅读:116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